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视觉特征,它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概括,更是创作者有关自我精神的表达与传递,其深刻且丰富的内在思想让艺术散发出耀眼光芒。
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独特的艺术符号渗透着创作者理性思考的印记。它不是对客观物象的随意照搬,而是创作者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与彰显。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近日,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与画家无端端(曾敏端)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艺术对话,希望以文字传递艺术的无限魅力。
以下是对话内容:
1、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艺术?您内心有没有一个榜样式的人物(艺术家)可以作为您的楷模?他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无端端(曾敏端):在顺德华侨中学读高中时,我参加了由伍海成老师执教的课外美术组活动,由此踏入了艺术之门。现在对当时的课外写生仍记忆犹新,写生讲求眼与手的配合,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它巨大的魅力。除了在技法上有所提升,还对大自然有了更丰富的体验,在手写眼观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四季时空转换之奇妙,万木吐翠之春、秀美葱郁之夏、硕果累累之秋、清冷寂静之冬……多姿的生命形态,使我受益良多。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写生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等不断趋向统一的过程,持续的艺术实践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层的理解。第二年我创作了作品《郑和下西洋》,入选并获得了第七届芬兰国际青少年画展奖状。
无端端(曾敏端)写生图影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国外的梵高、莫奈,国内的八大山人、石涛、李可染、陆俨少等前辈都是吾辈值得学习的艺术大家。虽然他们生前的际遇各不相同,或落寞,或腾达,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们都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将生命与艺术融为一体,此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2、回顾这么多年的创作实践,您对自己的艺术有无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让您一直坚持艺术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无端端(曾敏端):古者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寻找与自己同频共振的事物,如此能涵养人的灵性,积蓄人的能量。人与万物本源为一体,你喜欢什么,什么就会出现在你眼前。所以,喜山乐水爱花是人之常情。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有关艺术创作,我总结了三个阶段:(一)自然形态,写生就是摹写自然的形态,这是艺术入门之初的阶段,注重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处于写实阶段,但此阶段若能做到极致,也可自成名家,代表人物是冷军。(二)人文形态,这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之上赋予文化内涵,中国的文人画即是如此,代表人物有齐白石。(三)意念形态,在此阶段,可具象,可意象,可抽象,一切是随心所欲的,是自由的,众多画派的创始人都具此特点。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如今,我正缓缓跨入第三个阶段。对艺术的真诚热爱,以及各位学者前辈、老师及同行对我的鼓励,是我一直前行坚持创作的动力。
3、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去解读、去理解您的作品?您希望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与观者产生什么共鸣?
无端端(曾敏端):我认为真诚是最值得颂扬的品德。在创作时,我从不强求数量和速度,我追求的是品质。没有灵感时,我宁愿放下画笔放松一下,浏览一下,静坐一下,待酝酿好心中之意再动笔创作。我主张当下情绪、状态的抒发,所以从不打草图,不起草稿,铺开宣纸,拿起毛笔直接画。一笔一画,画的是心画,传达的是当下的心境,所谓:“当下即一切”、“即心即佛”是也。每一笔触清晰明朗,从不造作,只有真情流露,真诚是我的本色。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画中的每一笔触可独立,也可自由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以后还可运用“元宇宙”的技术,对作品进行数字解构,分离组合,形成三维立体空间。我只管全身心投入创作,共鸣的事情便交由观者,同频者自会共振、共鸣。宇宙的底层逻辑就是感应!物理学中的量子理论已经通过量子纠缠现象印证了这一点。佛说:善念者善报,你若真诚,真诚自来!
4、您认为艺术有无一个评价标准,如果有的话,这个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艺术才是好的艺术?
无端端(曾敏端):艺术品的价值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无形价值”,此为精神层面,比如共鸣、心动;另一方面是“有形价值”,即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与衍生品价值。一件艺术品唯有先具“无形价值”,才有“有形价值”,才值得收藏,这遵循了道家所说的“无中生有”的哲学思想。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所以说,艺术品的评价标准是可以有的,其唯一标准就是观者的共鸣与心动。没有观者的共鸣与心动,其作品只能沦落为一般商品,也是大家常说的“行货”。因此,能引起观者共鸣,能触动观者心灵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5、您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您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无端端(曾敏端):传统与当代,同属一条河流,这条河就是时间长河,河还在,水还是水。若水变成其他物质,如酒精,那就不叫河了。因此,传统与当代的本质不变,变的是形态。这就如同一条河的流水,其形态可千变万化,可静水深流,可水花四溅,可平静如镜,可汹涌澎湃,可细水长流,可奔腾不息等。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同理,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其本质是不变的,两者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精神寄托,都是在艺术的媒介上进行精神表达及精神诠释。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方法、呈现途径是与时俱进的,如当代艺术笔墨、数字艺术等的呈现方式是新颖的,是传统所没有的。所以说,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本质是不变的,变的是形态。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有关继承与创新。每条河流都有其源头,艺术长河也不例外,有其传统因子,那么传统需要继承吗?我认为,我们需继承传统艺术中的DNA,何为其DNA?就是画外看不见的学识、修养、观察力等,以及文、史、哲所含的一切营养。当然,我们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的DNA,还应与时俱进,保持创新,创新表现方法与呈现途径等,即找寻到能更好表达个性的艺术语言。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最重要的是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这便牵涉到现实问题,你的工作时间是否自由?你的财务状况是否自由?或者是否无忧?如梵高,他生前只卖出去一幅画,但他从不担心衣食费用、颜料费用,因为其背后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弟弟为他提供生活保障,他是属于财务无忧状况,因此梵高可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进行创作,且保持自然和真诚,这是艺术创作中最可贵的品质。
无端端(曾敏端)作品
6、您平时在创作之余有什么生活中的个人情趣和爱好?您平时在创作之余都做些什么呢?
无端端(曾敏端):创作之余,除了参加一些日常社交活动和艺术活动外,余下就是独处、静思、观照。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艺术创作不是最终目的,这只是过程,享受创作的过程,追求的是自由之灵魂!灵魂可以不完美,但可以干净,可以自由。
艺术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无端端(曾敏端),广东佛山人,职业艺术家。大千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佛山市首善艺术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签约艺术家。作品《郑和下西洋》入选并获得第七届芬兰国际青少年奖,先后创作代表作《太行山》写生系列、《西藏林芝桃花沟》写生系列与《月光曲》系列等,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及私人藏家收藏。
重要展览经历:
1、2019年8月18日参加在中山家博会展中心举办的“丙舍”艺术展;
2、2020年10月2日参加在高剑父纪念馆举办的“岭南画竹艺术作品联展”;
3、2020年11月参加在陈树人纪念馆举办的“中国设计力量”——设计师美术作品展;
4、2021年10月参加在高剑父纪念馆举办的“风篁清韵——当代画竹艺术邀请展”;
5、2021年11月参加在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设计与艺术跨界展”;
6、2022年3月15日参加在广州核舟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立春——五人行书画展”。
—END—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