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画的隐喻

         一年来受制于生活和事业上的奔波劳碌,作品大多不太满意,自由创作的日子很短,常常将调色板放干。前段时间用丙烯颜料来创作,调和一些石英砂艺术漆料进去,感觉质感不错,于是继续实验,并运用到壁画绘制里去,而且不挑所画介质,纸板,木板皆可随手拿来涂抹,画画的速度也提了上来,随即完成许多小画。        我尽量留住材料本身的质感,以上均为丙烯水性材料,让我感到一股自由挥洒的爽朗。比起以往用油画画得累的状态,我渐渐体会到材料本身的乐趣所在,怎么能受制于材料?丙烯材料干的快,可以让你大刀阔斧的抓住瞬间感,比起壁画绘制中相反的感受,在室内画布上创作更加得心应手。我最讨厌在烈日下用丙烯绘制壁画,干的太快了,身边随时备着喷水壶,或者就要将调色板保湿,很麻烦。在室内最惬意,弄个加湿器,简直活了!
         你看,画完光泽也还是不错的!可以用树脂定画液,省去了油画刷光油的步骤。
        有了以上尝试,我更加喜爱用丙烯来创作,免得老婆说油画颜料难闻,儿子马上四岁,也来画画,我很高兴,毕竟丙烯比油画颜料便宜,随他画吧!

        画,尤其是风景,总是透着画家的一种避世心里。身处于美好的景色中,微风拂面,画布铺开,别提多惬意了。画面的风格,色彩,构图等等折射出画者的心理,日常。在画里忘却,在画里过着没羞没躁的日子😂。说吃苦,那也是乐在其中。
        绘画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活动,儿子满满胡乱涂出来的东西也挺有意思,到这一步我赶紧叫他停下来,重新再画,他却不想再画了,不画就不画吧,玩儿玩具去。
         真正到了画家,艺术家的境界,唯有走到让自己疼痛的地步,你才能画下去。
         到底,艺术作品总是敲打着人的心灵,所以你会痛,会痒,时而又会心一笑,绘画是最好的隐喻,绘画是河水在流淌,冲刷着沉底的你我,等水流散去,你我却依然是那块石头,连位置都不曾动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