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否画廊于2022年3月26日成功开幕艺术家迈克尔·伊德的个展《余烬重生》。该展览展出了迈克尔的17件作品,大部分创作于2020年和2021年。风景画一直是伊德传递复杂情感的重要载体。疫情肆虐及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死亡和毁灭促使伊德创作了一系列反思生死和因果规律的新作。
伊德于2019年开始创作《松树树苗》系列作品,主要描绘重现于火灾之后的生命形态。松树作为一种常青树,通常寓意长寿、繁荣及丰饶。与松树有关的意象在生活中亦非常常见——从圣诞节装饰,到希腊神话中酒神的权杖,再到部分南美洲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系列中,艺术家没有描绘已成熟的松树,而是关注于松树的树苗——参天巨木在生命的初始阶段。在画面的前景中,顶部长有花朵,枝桠上长着球果的松树幼苗正从肥沃的土地上拔地而起。而这土地正是由那远景中被烧毁、垂死的树干所滋养。生于灰烬中的树苗成为了生命的象征。

迈克尔·伊徳,松树树苗(小),No. 2, 2020年
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7 x 12 英寸

迈克尔·伊徳,日出,松树树苗(小),No. 3, 2020年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7 x 12 英寸

迈克尔·伊徳,粉色天空下的松树树苗(小),No. 4, 2020年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7 x 12 英寸本次展览中的九幅作品都描绘了烧焦的树干,及在其上生长出的绿色树苗。被烧毁的树木的象征意义类似于伊德的《哺木》系列。正如伊徳所说:“对我来说,哺木象征着迭代和重生。有时,我会给《哺木》系列镀金,以强调它作为一个隐喻在我们世界的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在这系列的作品中,艺术家还将野花引入作为题材的一部分,因为野花总能够在大火后自然生长。

迈克尔·伊徳,满月下的松树树苗(小),No. 5, 2020年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7 x 12 英寸圆月系列的是一组特殊的画作。这一系列描绘了伊德幻想世界中的夜景。自这个系列开始,艺术家在他的风景中引入“时间”的概念。“圆月”强调了画面被记录的一瞬间,而这个满月的瞬间自然地引发了有关昼夜循环的想象和感知,亦引导着观者对于这片土地上植物的昼夜节律的想象。如果说松树树苗讲述的是生与死的故事,那么这片天空则阐述着动与静、短暂与永恒、琐碎与壮丽的辩证关系。明亮的圆月散发着光晕穿破漆黑的天空,邀请观者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对支配这个领域的宇宙力量进行静谧悠长的体验与思考。

迈克尔·伊徳,星光灿烂的夜晚,No.1 , 2020年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1 x 15 英寸
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8 x 5 英寸
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22.5 x 5 英寸野花在伊德的风景画中随处可见,它们通常经过艺术家精心地排列及调整。一些植物在许多景观中反反复复出现,成为了左右画面整体布局的意象。伊德的“重复”是指“有差异的重复”,与哲学家德勒兹在他的著作《差异与重复》(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1968 )中所描述的重复的概念相一致。德勒兹对重复的理解不是“完全一致的再现”,而是关注每一次重复的具体过程,解读及含义。因此,每一次重复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伊德画作中的植物遵循相同的概念:相同的植物虽然重复出现在许多景观中,但它们并非“相同”的植物——这是现实生活中简单却常被忽视的事实,即每株植物、每朵花、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些独特的组合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世界。

木板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4 5/8 x 8 3/8 英寸火山是伊德近年新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火山与圆月》中,画作的中心的是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伊德在 2001 年创作了第一幅关于火山的绘画,作为对 911 事件的回应。相比于当时,伊德近期的火山绘画更激烈和具有生气。火山喷发释放出了火山灰云,熔岩从山上倾泻而下,很快摧毁了山下的美丽生命。火山这一意象隐喻着被压抑的沉重情绪,或是一些新意识、新知识的出现,甚至有时被认为是火神的标志。一直以来,人们对火山爆发有着各种各样的神秘解释。在这里,伊德将远景中喷发的火山与前景中生机勃勃的植物并置。如火山爆发这样的灾难可以摧毁生命,但它们同时也可以赋予、催生新的生命。

布面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15 1/4 x 29 英寸生命之树是迈克尔时常重访的主题。早在 2001 年,伊德就在其作品《沐浴者》中描绘了伊甸园中的一棵生命之树,以及三个人型生物。多年来,伊德的兴趣已经从具象人体绘画转向风景画。在作品《维克托尔的风景》中,伊德再一次在前景中描绘了他标志性的苹果树,背景则添加了樱桃树和柳树。这件新作延续了伊德的生命之树创作主题,继续重现已经消失在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西部的苹果树园。但相比以前的人物画,似乎他的艺术追求已然完全存在于植物的精神世界中,但是多年来生命之树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却始终如一——都是奇妙且奇异的。只是他选择的符号变得更加微妙。

布面蛋彩油画及22K金叶,铝铜叶,35 x 45 英寸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王钊音,海良

展览现场 拍摄:Echo He
艺术家

迈克尔·伊徳 (b. 1957,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毕业于俄勒冈州立大学,后在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蛋彩画研究)和纽约大学(电影和电脑动画技术)取得艺术硕士学位,现生活和工作在纽约。他目前是伊丽莎白基金会的驻地艺术家,并获得罗伯特·布莱克本版画工作室奖助金,美国国家设计学院奖学金,Aljira奖学金等。伊德的作品在许多公共收藏和公司收藏中,包括哈佛商学院,爱马仕,AT&T,国会图书馆收藏等。在2017年和2019年,伊德分别在否画廊举办个展“率土之滨”和“刹那”。
策展人


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策展人,同时也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2021-2022年的石桥学者。本科毕业于卫斯理学院艺术史专业,硕士毕业于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系。曾策划否画廊的首次线上展览《茶汇文人》,带领团队完成Cafe China x Anne Muntges项目,参与协助了古根海姆美术馆的《Art and China after 1989》展览,以及耶鲁大学雅礼协会2018年的《Icons of New China》摄影展。作为自由撰稿人,刘笑容曾为《ArtInfo》供稿,也曾担任第一届美术馆2050研讨会学术论文集的中文编辑。

是一名活跃在纽约和上海的独立策展人。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策展专业,并取得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学位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学士学位。曾就职于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出于对当代艺术的热爱,在纽约开始从事策展活动。曾协助策展人侯瀚如在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展览《无用之用》(2021)。独立策展项目包括在纽约布鲁克林辉瑞大楼举办的展览《 Narratives, Stories, Algorithms: Rethinking Independence in Digital Times 》,以及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画廊举办的展览《LovingHatingLand》。否画廊

否画廊相信艺术是一种整体生活方式,并致力于推广和展示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家和创意项目。我们认为当代艺术界应该推荐综合的、可持续、具有精神性的实践项目,并探讨当今社会面临的关键问题。否画廊是对现有商业画廊单一运营模式的抵抗,是探寻自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栖息地。

410 Jefferson Avenue, #1, Brooklyn, NY 11221
纽约布鲁克林区Jefferson大道410号#1
开放时间:周六 11 am-6 pm
其余时间请邮件预约
作品收藏征询:info@fougallery.com
Echo He 何雨 | Director
Lynn Hai 海良 | Art Director
Iris Zhang 张琦 | Marketing Manager
Wanlun Ding 丁婉伦 | Research & Archives
Yue Liu 刘玥 | Design and Social Media
Granny Liu 刘怡之 | Media Content and Design
Sharon Liu 刘笑容 | Special Events
Mingzi Ma 马铭梓 | Visual Content and Design
Ariala Luo 罗芷芊 | Social Media
Ava Chen 陈一冰 | Social Media
作者:FouGallery否画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