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峡古风 雄强史诗---陈可之的三峡系列油画

  十年磨一剑,陈可之往返三峡几十次,历时十年创作了一系列与三峡有关的油画作品。从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37幅三峡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画家的诚实的思考和艰辛的劳动,他的作品以厚重的笔调流露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思考,画面上每个人物的动态和整体结构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刻划,都经过慎密推敲和反复修改。
  年初,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创造了票房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商业的逻辑战胜了艺术的追求。拍卖行也频传消息,某某艺术家的拍卖价格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新高,一个又一个奇迹,以至于奇迹本来属新闻,如今却让人麻木,丧失了新闻的意义。创造奇迹的人中间,有不少人曾经与陈可之同行,都是“伤痕美术”和“四川画派”的开创者,以先锋的姿态为美术界所注意,如今他们大多在市场的奇迹中为“品牌价值”所左右,或制造中国符号,或颓废到底。陈可之却在走着一条坚实的创作之路,近年来创作的《重庆大轰炸1938——1943》、《长江魂——三峡纤夫》等作品叩问历史,关注生命。《重庆大轰炸1938——1943》描绘了 “八年抗战”期间中国人民遭受日本空军的狂轰滥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填补了当代历史画创作的空白(水天中语)。《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群星奖美术金奖。1979年他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二年级时创造的那幅《历史》,似乎奠定了他此后艺术生命的基调和追求,政治、金钱两大利器都难左右他的艺术追求。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竣工,数千年来承载巴蜀文明的三峡风光正逐渐消失在水下,三峡纤夫和摩岩石刻已成绝唱。在他看来,这些旷古永恒的山岭,人类开拓的栈道、岩井、悬关,都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而不仅仅是自然奇观。所以他不仅以艺术之笔及时生动地再现了极其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更以气势磅礴的浓彩重笔,续写了三峡神话。如他所述,出身于书香门弟的他试图在油画中,以中国书画的审美观解读三峡,以自然为导师,如在石纹水痕的笔触中体会书法金石艺术的铁线金钩,在巫山烟云和峡谷水道的神光中采用饱和颜色浸润于形外,江岩鬼斧神工的石刻凿痕则启示了他如何表现历史的断面,以中国文化对事物的理解去解读这种神秘。在民族笔墨的萧瑟气质和油画色泽釉染的交融中他每日工作达二十个小时也乐此不疲。
三峡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倾诉对象,人们多赞美它的风光旖旎,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美术作品。陈可之的三峡系列油画,不止于诉说三峡风光多美好,还将目光投向了热点中的冰点——“三峡纤夫”,人们知道“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三峡纤夫”的印象却无从谈起,陈可之的油画弥补了这一空缺,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一个艺术家作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朱虹子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