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09 00:00
meishubao
美术报成立于1993年,是全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美术专业类媒体,内容涵盖艺术资讯、美育、书法、拍卖等。美术报多次荣登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排行榜,名列“专业报品牌十强”。2012年,组建了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新浪微博@美术报社
文人和印章,或者准确地说,印章和文人,常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因为,文人未必个个都雅好印章,但雅好印章的,那毫无疑问,一定就应该是文人了。尽管文人善用笔,印人须舞刀,听起来仿佛是一文一武,而实际上刀和笔,原本就是一回事。
——管继平《梅花知己 民国文人印章》(节选)
小编有话说:
偶然读到管继平《梅花知己——民国文人印章》一书,介绍了罗振玉、易孺、陈师曾、经亨颐、夏丏尊、丰子恺、闻一多等31位民国文人与印章之间有趣的故事,也打破了以往认知上的限定,让人不禁感慨,原来,他们的篆刻这么好。
从本期开始,美术报将与大家分享这些耳熟能详的文人,他们与篆刻之间的故事。
夏丏尊:鸿雪径上留印迹
夏丏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他一八八六年生于浙江上虞崧厦乡,祖上经商,父亲倒是个秀才。祖父去世后,家道中落,兄妹六人,仅让排行老三的夏丏尊上学,也许就是看准了夏丏尊的聪慧。果然,夏丏尊不负所望,十五岁边考中了秀才。家中一父一子两秀才,其余则目不识丁。后夏丏尊接受新思潮,赴日本留学,虽入取了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但因浙江留学人太多,他申请不到留学官费,两年不到便辍学回国了。
我们都知道,夏丏尊的故乡上虞有个白马湖很知名,而白马湖的出名,其实和夏丏尊有很大的关系。因一九二O年夏丏尊等离开“浙一师”之后,到长沙的“湖南一师”任教不满一年,就应经亨颐校长之邀,回到了故乡白马湖畔,创办了也是后来闻名全国的春晖中学。或许正是因为夏丏尊和春晖中学的魅力,白马湖畔留下了一大批著名文化人的身影,像弘一大师、叶圣陶、俞平伯等,都来做过短期的讲学,而匡互生、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等,也都是春晖中学的老师。还有,白马湖畔又新添了经亨颐的长松山房、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大师云集、名家荟萃,新思想、新文化的教学,使得一所小小县城的私立中学,没几年就名声大噪了,赢得了与天津南开中学齐名的所谓“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美称。说起来我曾两次到过上虞,但都与白马湖失之交臂。因每次都是行色匆匆,而我又不忍心在仓促中就把心中美好的白马湖附带游过。所以,我宁愿留存下次,期待下一次专程的从容。
若从民国篆刻家的角度来看,尽管夏丏尊也喜欢篆刻,但毕竟尚未达到印家之水准。虽然孙洵先生所著的一本《民国篆刻艺术》,也收有夏丏尊的条目和篆刻作品,但留存的印章数量极少,艺术质量也不能算太高。估计也是夏先生兴之所至,操刀聊以自娱而已。多年前,我与夏丏尊的长孙、耄耋老人夏弘宁先生曾有过交往,承他的帮助,给过我一些有关夏丏尊的书法篆刻资料,但所有的印拓也就这么几方。我曾试图发掘再多一些有关夏先生的篆刻印迹,以便尽可能全面一点来看夏丏尊的篆刻脉络,可惜夏弘宁先生已经故世,原先由他着手整理或研究夏丏尊资料的工作也因此搁下,而晚辈后人一时也无从接上。
就为数不多的几方印作中,游四方乃是夏丏尊为李叔同所镌,分别是“哀翁”、“息翁”、“哀公”、“李息”。据悉这几方印都为李叔同所藏,后李出家,将这一批印章留给了西泠印社。西泠创始人之一叶品三于孤山鸿雪径石壁上凿洞存放李叔同的藏印,洞口再以石封固并题“印藏”两字。半个多世纪过去,还多亏当年“鸿雪径”的庋藏,才使夏丏尊先生这几方不多的印作得以留存面世。真乃“雪泥鸿爪”,弥足珍贵!
从印款上看,夏丏尊为李叔同所刻的四方印似分别用了两方印石,其中一方印石极短,印款有“寒夜戏以小石刻息翁名字遂赠之,丏记”;另一方边款云:“息翁丧母以后,更名曰哀,有孝思焉。余年前失恃,余痛未已,今刻此印益增凄怆。癸丑四月十七夜,丏尊就火作此”。后又有李叔同补刻款:“丏公治印,息翁所藏”。还有一方有款无印,读印款内容,好像是多认为李叔同合刻了一方“李息翁常吉”的印章,因无印拓,这里暂且不叙。
查“癸丑”年即一九一三年,正好是李叔同来“浙一师”的第二年,众所皆知,李叔同到了“浙一师”以后,与夏丏尊结成了至交,两位先生“晨夕一堂、情逾手足”,虽然李后来得夏先生的“助缘”而出家,但两人的友谊则至死未减,弘一圆寂前手抄遗书“朽人已于某月某日迁化……”一式两份,一份则留给正在上海办开明书店的夏丏尊。估计夏丏尊的篆刻爱好,就是在“浙一师”的时候所养成。我想,“浙一师”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氛围的师范院校,所以才会培养出如刘质平、丰子恺、潘天寿这样的艺术家,这其中虽然有艺术天才李叔同任教的因素,但另有一关键因素不应忽略,那就是还有一位能擅“诗书画印”四绝全才的校长经亨颐先生。我读了夏丏尊先生的回忆文章及年表资料,其中没有关于刻印的记述,但一篇由姜丹书写的《夏丏尊先生传略》,则有一句“经先生善治印,先生(指夏丏尊,作者按)效之,亦颇可观。尝自刻一印,曰“无闷居士”,可见,夏丏尊学印,最初是受经亨颐先生的影响。后来在经、李的鼓励之下,“浙一师”于一九一四年即由几位爱好篆刻的师生成立了“乐石社”,夏先生自然也是积极参与其中,与李叔同一起切磋艺事,互赠书法印章,在艺术风格上可谓是互为影响。他们的学生丰子恺曾说,比起李叔同先生,夏先生“只除不弄音乐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管继平《夏丏尊:鸿雪径上留印迹》节选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