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惟妙惟肖的康熙仿明初御瓷

2015-04-11 10:39

景德镇出土的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景德镇出土的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清康熙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私人藏品 清康熙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盘 私人藏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永乐缠枝花斗笠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永乐缠枝花斗笠碗

 路杰

  清代康熙朝的制瓷业是中国陶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康熙一朝六十余载,御窑瓷器不仅在创新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在摹古方面也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对于明初官窑制品的仿制,不仅形似,对于器物的韵味把握更是惟妙惟肖,几可乱真。

  早期的陶瓷研究学者一直认为明代官窑五彩瓷肇始于成化,对于明代《博物要览》中“宣窑五彩,深厚堆垛”的记载,因为缺乏实物资料而无从考证,只能将信将疑。直到1984年摄影师王露在西藏萨迦寺偶然拍摄的一对宣德斗彩鸳鸯纹碗的照片,才逐渐揭开了宣德五彩瓷的神秘面纱。而后在1988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发掘出一件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则进一步印证了文献对于宣德五彩记载的真实性。康熙仿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盘口用青花书写藏文吉祥经一周。经比对,虽然康熙仿品与宣德母本在个别藏文字体的写法上稍有偏差外,所书字数完全一致。盘外壁绘对称莲荷纹四组,并绘有鸳鸯四只,构图与宣德母本别无二致。笔者推断,当时应该是有宫廷图样或者是参考宣德实物制作的。这件器物属于“纯摹古”,没有写康熙本年官窑款,而落“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永乐、宣德两朝的三十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堪称稀世珍品,其颇具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发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康熙朝在仿制时,同样刻意模仿青料浓艳流淌的艺术效果,神形兼备。仿永乐青花花卉斗笠碗,胎体轻盈,釉质细腻,釉面晶莹肥润。经过查考,其制作母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碗外壁绘缠枝牡丹四朵,线条疏朗,笔法流畅,可以清晰看出描绘青花时,用反复点染描摹追求“苏麻离青”色调。碗外壁所绘的四朵花卉并没有按照一般官窑作“十”字状对称。通过与馆藏永乐原器比对发现,原器的花头就是不对称的,同样是两朵紧贴,相互依偎。可以说,康熙仿品是对原物一比一复制的忠实写照。据笔者查考,除了这种无款花卉斗笠碗外,康熙一朝烧制过为数不多的落有本朝款识的缠枝花卉斗笠碗,其花头同样不对称。

  来源:《文物天地》2015年1月刊

来源:新浪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