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水墨觉性”杨巽荣个展

2015-04-11 11:29

荷韵1 180cm x 97cm 2010

荷韵2 138cm x 69cm 2010

坤元 138cm x 69cm 2010

朋友圈 68cm x 68cm 2014

朋友圈1 68cm x 68cm 2014

朋友圈3 68cm x 68cm 2014

圣十字 68cm x 68cm 2013

一根筋 68cm x 68cm 2013

一根筋 138cm x 69cm 2013

一根筋1 138cm x 34cm 2013

隐行人 33cm x 66cm 2012

隐行人2 33cm x 66cm 2012

传说·禅说5 68cm x 68cm 2011

传说·禅说1 68cm x 68cm 2011

传说·禅说2 68cm x 68cm 2011

传说·禅说3 68cm x 68cm 2011

传说·禅说4 68cm x 68cm 2011

传说·禅说6 138cm x 69cm 2011

传说·禅说7 138cm x 69cm 2011

传说·禅说8 138cm x 69cm 2011

传说·禅说9 138cm x 69cm 2011

  展览时间:

  2015-04-13~2015-05-12

  开幕时间:

  2015-04-13 15:00

  展览城市:

  北京

  展览地址: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北京锦都艺术中心

  策 展 人:

  荣剑

  参展人员:

  杨巽荣

  展览介绍:

水墨觉性

荣剑

水墨之性何谓?黑白两道也。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艺术表达亦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的眼睛是一样的,对色彩的分辨和感知应有着相同的视觉生理基础,但中土自大唐以来,已将大自然斑斓多彩的世界简约至黑白两界,视墨有五色。唐人张彦远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云雪飞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粹,是故韵墨而五色具,为之得意”。唐代大画家王维亦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后来清人华琳有总结:“墨有五色,黑、浓、湿、干、淡,五者绝一不可。五者备,则纸上光怪陆离,斑斓夺目,较之着色画尤奇恣。得此五墨山水,是画之能事尽矣”。

古人对水墨之性是否穷尽了?今人是否只能固守于古人的五墨之色?抑或说现代水墨的方向和路径何在?这真是当下中国现代水墨各种探索和实验风起云涌的问题意识。有人说,当下有“十墨”,而就表达的方法而言,水墨已有离开纸本而走向各种材料甚至行为艺术的态势,但这万千的探索是否有了对水墨新的觉性?恐怕还无定论。我欣赏的是提出问题的人,艺术家杨巽荣自觉意识到“水墨觉性”这个主题,并试图以自己的创作对此给出一个答案,无疑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水墨之性既需要通过新的表达方式予以呈现,更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概括和定位。

本次展览是艺术家杨巽荣在锦都艺术所做的第二个展览,去年展出的他的油画作品展——无语风景,引来了广泛的关注。对比于他的油画作品和水墨作品,可以发现许多相同的艺术秉性和感悟,亦有着迥然不同的意境和风格,艺术家游刃有余于中西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而得意于一以贯之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觉性的成果。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