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2 00:00
蒂姆·波顿的电影常给人一种暗黑童话的感觉
殊不知,他的画作亦是如此。
▲蒂姆·波顿的搞怪日常
如果你不是资深影迷,那么对蒂姆·波顿这个名字或许有点陌生
但是作为一个风格极为明确的导演,你一定多少看过他的影片。
▲《剪刀手爱德华》1990
▲《僵尸新娘》2005
▲《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
但就是这样一位鬼才导演,在成为导演之前,他还曾经是迪士尼的动画师!
他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时得到了迪士尼的奖学金,
这是用来赞助给年轻动画人以帮助他们成就梦想的基金。
当他的出色的灵感被迪士尼认可后,迪士尼给他自由,让他自由地创作。
1981年他执导了第一部卡通短片《文森特》,后来又在独辟蹊径的导演了《甲壳虫汁》
在片中塑造了一对好心肠的“鬼夫妇”,受到一家坏心肠的“人”百般刁难。
这种角色错位使影片产生了新鲜的喜剧色彩
这一系列在影视界的逐步尝试培养了他的信心和能力。
▲《文森特》1982
之后,他持续指导了许多更广为人知的动画电影
而这些电影也展现了他作为鬼才导演的无限想象
从这些动画片初稿来看尽管线条比较简单
看上去的画风也较为暗黑
但是却让人感觉到了这些主人公
丑陋外表下的孤独感。
▲1993年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草图
或许就是因为曾经的动画师身份,
让蒂姆波顿之后的真人电影都能运用绘画这一技能
而这一技能的使用
使得他的电影变得更加天马行空的同时
也让他的演员们更容易读懂他的疯狂。
1990年让蒂姆波顿闻名的《剪刀手爱德华》
是约翰尼·德普和蒂姆·波顿合作的第一部电影
约翰·尼德普后来表示
自己直到看到波顿的草图,
才明白自己要扮演的是谁。
“我立马迷上了这个角色,
他(爱德华)影响到了我。”
▲《剪刀手爱德华》原型
至此,德普和波顿成为了固定搭档。
无论是2005年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亦或是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约翰·尼德普均有参与演出。
而波顿在拍摄之前均为这些片绘制了初稿。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威利旺卡原型
▲《爱丽丝梦游仙境》疯帽子原型
▲《爱丽丝梦游仙境》红桃皇后原型
作为一个脑洞开的特别大的艺术家,
蒂姆·波顿是不会允许自己只在电影圈里打转的。
2009年和2012年,他都曾经举办过自己的作品个展
展览展出了不少伯顿创作的画作,
其中一些甚至画在毛巾或餐巾上。
而他在自己的诗集《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以及其他故事》
也为自己的诗歌配上了独特风格的插图
就像蒂姆波顿说的,
自己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导演,
画画是让他可以轻松地发掘创意和自己潜意识的方式。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以及其他故事》插画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以及其他故事》插画
蒂姆·波顿,
一个独特的鬼才导演,
一个孤独症重症患者,
在自己的诗集书封上写着
“悲惨故事集”,
并在书背上题写了他的自述:
“我笔下的角色,
既不可爱也不讨人喜欢。
他们比较像被车辗过后又复活的卡通人物……”。
但是,
意公子深信,
那些真正看懂他作品的人,
热爱的便是他笔下那些
那些看似丑陋卡通人物
心中最纯真的孤独。
(本文为意外艺术独家原创,转载请标明完整出处)
来源:意外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