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2 06:36
编者语:浙江省博物馆是全国收藏黄宾虹作品最多的单位,研究员骆坚群从事黄宾虹专项展览已经有十一年光阴。在她的世界里,黄宾虹具有和一般人眼中的“他”有很多的不一样,黄宾虹的绘画、书法、理论等诸多方面都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梳理的东西。
骆坚群认为,黄宾虹书法的成就尚未完全被人所知,其在纵向历史延续和横向对比创新的交叉路径上强调了中国民族性的空间理念,不仅在书法上,更是在文化脉络上链接了过去和未来。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黄宾虹的“书”和“画”是什么关系?
骆坚群:我们现在都认为黄宾虹是画家,但是我们一定要特别清楚地知道他的画来自于哪里。他认为书法是绘画之法,这个东西在他的脑子里是非常坚固的。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学画画的人就没有办法真正走进黄宾虹。
雅昌艺术网:如何理解“书法入画”的概念?
骆坚群:书法入画的概念,是张彦远提出的,但是在黄宾虹看来真正去实践的是苏东坡和米芾二人,黄宾虹还有一个矫枉过正的观点,就是书法是绘画之法,虽然他的那么多的文章里边找不到一篇专论书法,但是不要轻视他的书法,因为他所有论画时的立场是书法,从书法这个角度去论绘画,他甚至认为就是像苏东坡、米芾这样的画家,作品并不多,但就如设计界的概念作品一样,从哲学角度起到了概念化的启示作用。他说他们两个人是正统,即使没有太多的作品,但画是正规,道理就在这里.
雅昌艺术网: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这个“概念化”?
骆坚群:这就像服装设计师、汽车设计师,如果是最高级的设计师,他不直接设计具体的汽车或者衣服,他设计的是概念车,概念服装,这个概念车可能是开不来,这个概念服装只能看看不能穿,但是下面那么多的设计师看到这个就知道,我接下来要走的是哪一个,他可以引领一代风尚,这就是这种概念的意思。苏东坡和米芾二人把张彦远文献上的概念变成了实践的概念,他们作品非常少,但后面会多起来,南宋黄宾虹比较看重的是李唐,南宋末到元初的赵孟頫把这个事情接过来了。赵孟頫的重点是把“用颜色”这件事情也概念化了,好像是用同一种颜色,但跟两宋、唐是不一样的,到了黄公望的时候,他实现的事情是把这个概念具体化,所以黄宾虹临摹最多的或者自称临摹最多的就是黄公望,因为用书法、用笔可以描绘任何事情。以前的山水,好像是个比较概念的山水,到了黄公望的时候,就是转弯抹角,但是反过来讲都是书法,这就是黄公望的山水千年不倒的原因。你把这套东西临摹透了,等于十八般武艺全都有了。黄宾虹的思路就是书法用笔这件事情,一入正轨,后面就很顺了。
雅昌艺术网:除了这种纵向的历史延续之外,黄宾虹还遇到了哪些挑战?
骆坚群:身份问题出来了,之前像元代、明代,是自由的画家,但是到了清代这些所谓的文人画变成了宫廷画,而一旦进入宫廷画这个概念后,创造力就被削弱了,文人画的笔墨就变成了模式化、程式化。这种情况下,黄宾虹一直强调他老家的新安画派,在那样一个阶段里边还是坚持文人自由的脉络。碰到这样两个传统的变异,这是黄宾虹给自己的任务。实际上他真的前半辈子基本上就是研究画史,到了1934年的时候他才决定按照“五笔七墨”来画。
雅昌艺术网:有人认为黄宾虹的点画不到位,你在文章里也说黄宾虹的书法是“书法观”的概念。
骆坚群:那天我问了一个实习生,他是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我问他你认为的点画是什么,他说是这笔跟那笔之间的关系,就这么简单。首先,每一笔都是要有质量的;第二,每一笔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点画。这样的点画你在什么时候能够过关?他说一般来讲上大学的时候就有了,比较好的点画到三四年纪的时候老师很认可了,也就是说一个书法专业的大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点画就做到了,那么你能认为黄宾虹的点画不过关?我认为不要那么极端地下定义。
雅昌艺术网: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来看黄宾虹的书法?
骆坚群:我们先不要把它作为一个书法作品的角度去看,为什么?他只有一类书法可以称得上是书法作品,就是大篆书,有落款,有送人的对象,有创作的意识,其他的都还称不上是书法作品。
至少我不认为要从书法作品、书法家这个角度去看黄宾虹,因为他本来就没有想做书法作品,连大篆都是被人要求的,1907年到上海以后,大家都认为他是认字第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余绍宋第一个认识到他的草书和篆书,他认为明代以后的篆书都是小篆,只有黄宾虹的篆书才是真正的大篆,为什么?有原因的,在考古不发达的时候,大家看到的一般都是小篆,然他把小篆之前所谓的大篆,金文到战国期间的那些书法,他们分不清,这一段书法都没有呈现,黄宾虹喜欢的是大小篆之前春秋战国阶段里边的篆书这一类的东西,所以当时他被认为是金石学家里边很厉害的人。所以几乎没有人跟他要草书作品。实际上他是一个思考跟练习手段。他的草书,在我们库房里量不在少数,比大篆书的量要大大概上百倍,这么大的量,他是怎么做的?就是凡是经过他眼睛的东西全部记下来。就像抄书匠一样。所以我认为他是有过努力的,只是这个努力是那样的,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有多少作品。
雅昌艺术网:黄宾虹的草书价值何在?
骆坚群: 关于草书这件事情,他自己有一个解释,他给朋友写信的时候有一段话,说他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天早上起来写草书,但是完篇者很少,他就告诉别人,我不完篇,写到哪里算哪里,所以也从来不落款。二十多年来每天早上不是画画,是写草书的,你能说他没有在草书上努力吗?肯定努力了。努力的目的是什么?是草书创作吗?我认为不是。为了什么呢?炼腕力。以前他画黑的时候,没有人说他为什么那么黑,看不清形,但那么多墨下去,他的形还是很清楚,他也有不黑的,就几根线条,其实功夫是草书练出来的。书法入画不仅仅是观念,还有功夫在里边。
林散之算是被称为草圣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通过他的老师介绍到黄宾虹那里去学山水画,但是他从黄宾虹那里回来就变成一个书法家,成为一个草圣。你把这两件事情,这两种书法慢慢看,你就明白了。无论从点画还是线条的方向,我认为都是有关系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是这两个人之间是通过什么“金针”度过去的?这个问题是有意思的。
雅昌艺术网:黄宾虹对立意这件事是很重视的。
骆坚群:关于立意这件事情他很强调,他觉得草书如果太过流变,就会刹不住,用力笔就收住,笔的重量就可以保证,展厅里边有好几件作品我选择的都是关于立意的,他在自己的练习里边也能看到立意的地方,但是反过来讲更重要的还是关于书法入画这个概念,因为书法入画才有了这样的一个逻辑,他最重要的研究是古文字,当时研究古人的很多,但是他不同于别人的是要强调民族性的空间概念,就是图画这个概念,这个画跟我们后面说的山水画、中国画不是同一个概念。他说我们中国字在出现、成立之前是先有图画才有文字,他要强调的是我们中国字的空间是有中国特性的。我们古文字里边的大篆就是从图画过来的,这个里边最有价值的是形成了空间理念,中国人描绘自然的空间理念是由文字确认下来,确认下来以后,汉字才有写的美的要求,出现了书法。出现书法以后就有笔法这个概念出来,空间加笔法这两个东西就是中国画最高的东西。书法入画,他强调是这样的一个逻辑,才能够把他跟西方绘画区分开,西方绘画的空间是没有文字作为底蕴的,是具象的,但是中国字里边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是用几根线条描绘你看到的东西。
汉字、古文字,古文字之前是图画,然后是绘画,两头是画,但是这两个“画”不同,第一个画确认了空间价值,后面的画是前面的具体化,只有认可这个逻辑,你才不会去纠缠点画之类的事情。这个逻辑线你认可吗?如果认可,画得差也是中国画,这是一个所谓民族性的东西,是需要有一个跟中国人、中国画匹配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从图画、汉字、书法、绘画这样的一个逻辑来的。
雅昌艺术网:这样的描述很生动,便于大家准确地去理解这个东西。
骆坚群:我在书法展厅里边放了两张《黄宾虹语录》,有他自己最生动的一个记录,他先说文字是以自然为本,再说绘画是以文字为本,一层一层往下深,说得很清楚,很生动。古人画的各种各样的图,慢慢地变成中国字,书法的笔法里就是中国人怎么用力,就是点画,这一笔跟那一笔的关系,关于空间,关于线条质量的,这两个东西你拿到以后就慢慢练,如果你不认可这个东西,你愿意画西方的水彩也好、油画也好,都没有关系,甚至结合起来也可以,但是有一点,你不要鄙视中国画,应该让这样的东西在,因为你走到哪里,很可能回头一看中国画也挺好的,中国人也需要这样的东西,好多所谓的传统就是积淀在我们的历史里边,这样的东西要保护它,我们才能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