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3 00:00
距离1981年大卫·霍克尼来访中国,已经有34年,此次大卫·霍克尼因为自己的个展即将于4月18日北京佩斯画廊开幕而再次重临中国,并在自己来到北京的期间,游玩了颐和园、国家博物馆等地,而来到北大的原因在于霍克尼与中国艺术之间存在着某种有趣而又微妙的关系。在朱青生教授看来,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之所以在中国受到欢迎,恰恰在于他的作品符合了中国艺术史上的某种审美情趣。大卫·霍克尼的作品脱离了被描摹对象的真实型相,背离了西方传统的“模仿艺术”和古希腊传统,不仅逃离了“绘画终结”的结局,而且还为中西艺术打开了对话的空间。只不过,大卫·霍克尼所崇尚的不可言说之感觉,究竟是否在根本上与中国的写意精神相契合,正是此次邀请艺术家来到北大做讲座时所希望探讨的问题。
讲座由此作品开始,“透视应该要被逆转”,来跟听众分享自己对于透视的思考与应用。大卫·霍克尼,《透视应该要被逆转》( Perspective should be reversed),手绘摄影图片,纸上输出,25版,108 x 177 cm,2014,?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Annely Juda Fine Art
霍克尼用自己即将在伦敦举办的个展来回应朱青生教授的问题。他集中于对透视的探讨,认为透视应当被逆转,作品不应拘泥于单一视点。霍克尼会借助Photoshop制作合成自己的作品,作品比照片更加真实。画面中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分别拍摄,每个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消失点和视角。和固定单一视点的作品相比,观众并不是一下看到所有东西,而是需要一个一个地观看,人眼停留在画面的时间更久,看到的东西更加真实丰富。也就是在此处,霍克尼找到了和中国卷轴画的相通之处:散点透视。
大卫·霍克尼,2012年6月24日,时常9分钟,18块NEC的屏幕组成的录像作品《变戏法的人》 (The Jugglers)其中的一帧, ? David Hockney,图片致谢:Hockney Pictures and Pace Gallery,图片来源:whitney.org
而后,大卫·霍克尼带来一条富有中国卷轴画风格的短片《变戏法的人》,拍摄的是一群抛接物品的人们,画面里所有东西(包括背景)都在移动。当镜头静止、人物移动,如果只有一台摄像机,那画面背景将是静止的,大卫·霍克尼的短片则采用多个镜头对场景局部拍摄再组合成大的画面,所以这种方式下,背景也是不断移动的。艺术家相信,当今摄影摄像陷入困境,只有打破单一视点的多镜头拍摄才能解救这个困境。单一视点只能呈现前景的部分,它违背了立体主义的原则。
这里面每张椅子,都是由不同的透视法完成。大卫·霍克尼,《工作室一景 #2》(Studio Interior #2),丙烯帆布,122 x 183 cm,2014,?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Annely Juda Fine Art
对于霍克尼用透视、视点的原理来解释中国卷轴画和自身艺术之间的关系,朱青生教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霍克尼把与机械的较量看作是绘画的回归,这是他对艺术史的贡献;但他完全脱离了写意的背景去谈论中国卷轴画”。
1937年出生,现年78岁的大卫·霍克尼,正拿着artnet News写好的问题,准备回答,图片来源、致谢:CMAA
Q & A
Q:艺术家追求手工创造,打破机器的限制,但现在你使用ipad和iphone来作画,是不是向机器投诚?
A:我大概6、7年前开始用iphone来作画,觉得凭借手机能让绘画回归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西方一度认为绘画已死,而现在因为ipad和iphone,手又回到了镜头前。而且,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科技”。曾经,铅笔也是科技、画笔也是科技。
#FormatImgID_5#
拥有裸眼3D效果的作品,里面的每个人像,都是由10张照片Photoshop完成,大卫认为如此的方法,才是最接近“真实”。大卫·霍克尼,《JP, JM, JW在工作室里》(JP, JM, JW in the studio),手绘摄影图片,纸上输出,25版,76 x 153 cm,2014,?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Annely Juda Fine Art
Q:摄影的记录功能虽然取代了绘画的记录功能,但你的摄影又是绘画的拼接。你如何看待绘画和摄影之间的关系?
A:摄影来自绘画,如今摄影回归于绘画。镜头的存在的确要比摄影更早,摄影术诞生只有短短180年。在摄影术产生之前,艺术创作中有人工的介入;而其产生之后,化学物质代替了人工;现如今随着数码摄影的发展,人工手作又有所回归了。
座无虚席的讲座现场,图片来源、致谢:CMAA
Q:你之前是使用丙烯来作画,后来使用油画,到底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媒材?
A:早期的丙烯,由于干的太快,我不好调色,所以,我又去用油画画画,画了12年,现在我又以丙烯画画,是因为现在的丙烯干的慢,我觉得这就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大卫·霍克尼,《玩牌者 #1》(Card Players #1),丙烯帆布,122 x 183 cm,2014,?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Annely Juda Fine Art
Q:你的舞台设计作品,像《图兰朵》,让绘画陷入了三维空间,但又通过这种介入让空间陷入了一种离奇的平面化状态。你怎么处理空间和平面之间的关系?
A:真实的3D空间中,我只做过歌剧。一方面是喜欢,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了解背景所能创造的影响。比如我在一部舞台设计中,一艘船本身有10个透视点,这让舞台空间看起来非常开阔。
大卫·霍克尼,《2011年春至-约克郡的Woldgate》(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第11件/一组20件,iPad绘画,纸上输出,139.7 x 105.4 cm,2011,?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Pace Gallery
Q:你在40岁的时候逐渐听不清楚这个世界了,这对你理解世界和艺术造成了什么影响?
A:确实有影响,就像瞎子依赖听觉一样,失聪后我对视觉的依赖会越来越多,我看待空间的方式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毕加索本身不喜欢音乐,是个乐盲,但是你通过他的绘画所感受的音乐却比其他人更丰富。
大卫·霍克尼,《团体 XI,7月11日》(The Group XI, 7-11 July),丙烯帆布,122 x 183 cm,2014,?David Hockney,图片来源、致谢:Annely Juda Fine Art
Q:你最喜欢的颜色是否是蓝色?
A:我确实喜欢蓝色,艺术家佛洛伊德不太喜欢蓝色,他的色盘里,蓝色都没怎么用,而我的色盘里,蓝色老是最快用完。我的衣服、生活用品中,蓝色也经常可见。
大卫·霍克尼语录
烟不离手的大卫·霍克尼,在北大讲座时仍旧保持真我风采,图片来源、致谢:CMAA
“图画是记录人看到图像的感受。”
“我们记忆静止的图像远比动态的图像来的深刻。”
“不是很多人会思考到‘视角会是个问题’,但这的确是个问题。”
大卫·霍克尼,图片来源:Pace Gallery
关于大卫·霍克尼(1937- )
大卫·霍克尼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誉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大卫·霍克尼横跨了多个艺术领域:绘画、拼贴摄影、歌剧舞台设计、并且对艺术史上古典画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绘画创作。在他自己的艺术创作中,霍克尼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尝试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媒介。最近几年,霍克尼开始使用iphone和ipad进行创作。
来源:artne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