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谈谈您的艺术经历。
曾先后在两所美术学院求学,西安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院坐落在十三朝古都长安,我在这里完成本科学习,当时是国画专业。毕业后进入高校,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研究。2002年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来到了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学习山水画。200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和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先后做了“石鲁个案研究”,石刻“捣练图”研究,以及范宽、王维绘画考察研究。随后与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共同提出“长安风格就是中国风格”的理论学说。在这期间也创作了大量有关“水墨敦煌”、“终南山”、“华山”系列山水作品。在山水画的创作同时,创作了一批“新彩墨花鸟”作品,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
二、在求艺的道路上,谈谈哪位老师对您影响较大。
首先我是很幸运的,碰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杨晓阳先生,他对我的影响是很广泛的,也是很深刻的。我在西安美术学院读本科的时候,杨老师就带我们班下乡写生、考察学习。后来读博士期间接触的就更为频繁了。
杨院长他是当代中国画坛最具影响艺术家之一。他首先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智者。首先是学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大气、低调,谦逊有内涵,做人要学会感恩。做事:有大格局、大视野、注重细节。做学问:要踏实、勤奋、严谨,特别是在中国画创作方面,要注重全面修养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当然导师的影响还有很多。
三、看到您写的一篇关于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文章,您怎么看当前绘画?
这是我就中国画当前的发展问题提出来的,中国画制作性、模仿性、趋同性、功力性。绘画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假、大、空、细、满”。假就是无真情。大就是尺幅大。空就是无内容。细制作细密。满就是画面塞得的满满的,很少留白。
关于写意,那么写意到底是什么?写意是一种精神,贯穿在中国的戏曲、舞蹈、建筑、园林、诗词、书法、篆刻、绘画当中。写意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的每一种艺术,都以其鲜明的“写意”特质承载着中国文化。写意是一种思维方式,产生与农耕文化,重直觉、感受、好联想。讲求类比、寓意、强调事物的动态变化。诸如“中国的飞天”“中国龙”。写意也是一种生命精神。是有内涵、有思想、有情感的。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得精神,是至善至美,还要厚德载物。
四、您如何看终南文化?
对于中国人来说,终南山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诸如寿比南山,终南捷径。
对于文人来说,他是一种文化符号。唐代诗人笔下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于画家来说,这里有画家书写不尽的美景和人生哲理。唐代画家王维笔下的“辋川十八景”、被历代画家所描绘,也有唐代青绿山水画家李思训的《明皇幸蜀图》等。宋代大画家范宽久居终南山,60岁之后未见其出南山。当代画家田黎明、卢禹舜也有表现终南山的作品。我选择终南山是我自己心境的一种表达,终南山的清、淡、冷、远的意境,是我对它的一种认识。我很注重表现终南山的静逸之气。
五、作为一位学者型的画家,您是如何修炼的?
这个不敢当,这是同行和一些老先生的一种期盼,我会一步一步的努力。把读书、做人、作画放在修炼的首位,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攀登吧!
六、您近年来除了创作大量的山水画之外,也创作一些花鸟画,有人将您的花鸟画称为新水墨花鸟画,您怎么看?
对于中国画而言,画什么题材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如何表现,把复杂的道理搞清楚。有人说我的花鸟画很新,所谓新,就是和过去不一样,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探索。
1、我的花鸟画更多的是想追求绘画的那种阳光感,用色的阳光感。没骨花鸟的阳光感,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给人以正能量的同时还有某种内涵。比如我画的芙蓉花,除了花开富贵之意外,同时强调“朵朵向上”的艺术指向。
2、追求绘画理法:也就是绘画的道理和规矩。
3、向往一种自在的状态。自在也是写意的一种状态。
七、听说您和演艺界很多朋友关系很好,有没有想跨界做点什么?
在我看来艺术是相通的。好的艺术都具有写意性,比如舞蹈、戏剧、音乐等。
视觉艺术体现的更为明显,比我们眼睛所看到,永远也逃脱不了点、线、面、黑、白、灰。小提琴一拉就是线。鼓一敲就是点等等。白天与黑夜,白和黑一运转就是灰,绘画中有很多思想都与中国哲学相联系的。
个人观点
一叶一轮回,画者要在传统里,泛岁月的涟漪。
中国画是讲道理和规矩的,好学深思,方可知其意。
画无好坏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与雅俗之别。
绘画江湖者,未入传统也未进当代,只在门外打转转。
画者,不能只是“说的一嘴漂亮好画”。
作者:徐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