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13 17:47
◆黄伟明
对于城市建设的速度要求,我们既要快,又要慢。从不同出发点考虑,我们在总体上需要快,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然而,在城市细节打造上,我们又需要慢慢来,很多问题不慢一点,就很难做到精细。
对于上海这样拥有许多历史建筑的城市而言,城市细节更需要慢慢磨出来。在改天换地中保护老建筑所蕴含的记忆,慢慢拆、慢慢设计、慢慢地想好了再添再减也不迟。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是好用的,比如一栋建筑上保留南北朝直至明清的信息,这叫“信息沉积层”;而每代的必要添作那叫“有机更新”:能留则留,略修修就能留存的一定留,实在不好使的那就部分更新。当然,各代有各代的艺术巧思,恰恰好的就填上去。于是,慢慢修、慢慢描,就让一栋建筑一座塔变成了一部艺术史。
城市细节要做精,离不开设计的力量,这就一定要艺术来掌勺。2015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上,无论是隈研吾、罗伯特、保罗德瑞特都无一例外地谈到新文明时代里艺术和设计、科学和哲学的跨界整合等问题。他们说,“创世纪”是人类的使命,更是艺术发展的终极目标。隈研吾的发言颇值得我们品味:城市里的建筑是什么?对于建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形态或造型,而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粒子。成功地设计出最合适的粒子,建筑与环境就能相互融合,建筑也就消失了。如何找到“最合适的种子”,需要经过一次次思考才能找到答案,但可以肯定,匆匆忙忙搞设计,肯定不会精彩。
作者 黄伟明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