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考古爱好者亲手打制石器感受古人类生活

2015-06-11 15:01

  考古爱好者在“东方人类故乡”亲手打制石器感受古人类生活【解说】考古工作,在普通民众的心里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6月9日,在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百余名考古爱好者齐聚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区,参加泥河湾大型公众考古活动,他们现场亲手打制石器,模拟和体验百万年前古人类生活方式,感知“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在泥河湾遗址区的桑干河岸边,考古爱好者围在黑曜石、燧石、鹅卵石等各种石头周边,听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介绍每种石头的名称、功能、特性,以及如何分辨和制作不同用途的石器。 工作人员介绍,古人类通过制作石器割宰食物,制作生活用品,还用燧石钻木取火,这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通过让公众体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地学习了解人类历史。【同期】(活动现场讲解员)被剥离片状物的这个东西,我们就称之它为石核,去剥离它的这个东西,我们就称之它为石锤。像这样,就等于是从这个上面,剥离下来一块。 【解说】现场体验的公众经过不断努力,都打出了自己满意的石器作品。他们表示,参加公众考古活动非常有意义,之前自己只是在书本上了解有关考古的知识,这次能来泥河湾古遗址亲自体验一下,真是大开眼界。【同期】(考古爱好者)这种活动的举办,它就是能让老百姓,然后能近距离的,接触这种考古活动,有利于我们去认识这些文物,其实就是让考古活动,跟老百姓走得更近。【解说】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沈辰带着几位多伦多大学的学生来到现场,他说,泥河湾遗址群与东非奥杜威峡谷一样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地位,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几名考古专家自说自话,更需要大众主动进行宣传保护,这是国内外举办公众考古活动期望达到的共同目的。【同期】(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 沈辰)我们对这个遗址的保护,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宣传,都需要靠我们大众来支持,没有他们的这个认识和认可,和他们对我们考古工作研究的,支持的话,我们今后只是在那工作,不可能完全进一步推广,和进行下去。 【解说】看着活动现场公众亲手体验,打制出的各样石器,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院长谢飞表示,活动通过让大众感受古人类的生活方式,让百姓近距离感知祖先的智慧,使文物“活”了起来,这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大有益处。【同期】(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考古研究院 院长谢飞)我们现在考古需要两方面力量,一个是科学家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社会,把我们这说起来比较神秘的考古,原汁原味地交给老百姓,让老百姓零距离的接触,亲身感受,来体现我们祖先,我们前辈所创造文化的精髓,这样一来也就把所谓高雅的考古,神秘的考古让它普通化大众化。高新国 胡雪微 河北张家口报道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