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教学随笔--邹立颖

  如今,中国画的学习成为当代文化生活的热门,在社会大环境“快餐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人以为拿起毛笔在宣纸上面画画就是“中国画”,漠视基本法度的磨练,甚至在一些高等美术院校中的中国画教学也一味鼓励学生无原则的创新,其对中国绘画教学的损害是非常明显,且带根本性的。当下,中国绘画表面上看去十分繁荣,“中国画画家”许多人还顶着“大师”“大家”“名家”的帽子到处招摇,误导人觉得画画似乎十分容易。但真正懂得中国画的人都知晓,学中国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尤其是中国水墨写意人物画,因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难度决定了这一点,那种认为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一些以前罕见的经典资料唾手可得,学起来成功便容易许多,但事实并非如此,今天的中国画创作离真正的中国绘画精神愈来愈远,因为中国画表现除了外在的物质条件、艺术主体的语言技巧与内在的人文修养更为重要,而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难度与高度正在于此。

  人世间,从艺道路上绝大多数的人还需要一条艰辛的求学之路,也许真有天才人物,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境”,但毕竟是少数,或许艺术家的个性往往是自信而且排他的,即使自己的成功来自刻苦的努力和深入的领悟,也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有“天授之才”,更不必说那些毫无实学且还大言欺人的“艺术家”了,实际上,我们在任何一个大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在他实践的历程中踏实的足印。

  因此,传统中国绘画的学习历程应该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对古人技法风格的掌握,即师古人,通过写生得到普遍规律的体会和认识,即师造化,本人技法风格的确定,即有面貌。然而在此过程中,写生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是学养积累和人生阅历从新的高度转化为新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必由之路。

  艺术进入现代社会,写生与创作的界线已不像过去时代那样明显,现代艺术家们把写生视为创作,写生的重要性在于克服艺术创作中的胡编乱造,在于引导艺术家以客观物象为基础,进行艺术构思。

  因此,学习、研习中国绘画需要毕生的经历,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存在什么成才的捷径,中国画水墨人物画艺术的学习,不如说是一种人生的修行。

  大千世界,路有无数,或坎坷,或平坦,从艺人只要艺术是它心的方向,那便是世界上最美的路。

  邹立颖

  2015年6月7日晚11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