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首个艺术品询价app”Magnus”诞生:艺术品交易能否赶上数字技术革命的大潮?

2016-04-12 09:45

 ▲ 移动应用”Magnus”的使用界面

  2016年4月8日,首个艺术品询价移动端应用”Magnus”正式宣布在纽约启动。这个应用被称为为艺术品的“Shazam”(Shazam是通过识别录音查询音乐信息的手机应用),用户只需要拍下一张艺术品的照片,”Magnus”就可以识别出艺术家的名字、画廊售价与拍卖价格、作品在画廊、美术馆、艺博会等地的展出历史。同时照片还可以通过短信、email,以及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进行分享。

  “Magnus”移动端应用将降低门槛、推进艺术界的民主化作为自身使命。该应用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数据库,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以众包(Crowdsourcing)为主要信息获取方式,搜集了超过1000家拍卖行的数据。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艺术品售价信息,这在艺术史上尚属首次。

  “Magnus”创始人Magnus Resch说,“很多有潜力做收藏的人都被市场忽视了,我们制作这个应用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市场的不透明性。如果你要购买一件产品,你需要知道它的价格并进行比对,但是关于画廊的艺术品售价数据少之又少,而且如果你想知道拍卖市场的信息,你必须要付费购买。”

  “Magnus”还带有地图功能,可以收录画廊、美术馆的地理信息及展览信息。目前的地图功能只包括纽约市,在接下来的几周内,”Magnus”会将此功能拓展到全球70余个城市,包括伦敦、香港、柏林和巴黎。

  “我认为这种信息透明对艺术界是件好事” ,Magnus Resch表示,“这会吸引新的藏家,同时也会给现有的藏家一个非常方便、而且免费的工具。”来自纽约的艺术顾问Lisa Schiff称”Magnus”为“游戏规则颠覆者”(game changer)。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持积极态度。伦敦Victoria Miro画廊的总监Glenn Scott Wright对《纽约时报》说:“最让我担心的是这会让很多人只通过市场价格来看艺术。人们只需要拍一张照,然后在3秒之内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了解了这件作品的转售价格。”

  Wright认为初级市场的价格变动很快,而二级市场的估价系统又是极其微妙而精细的,并与作品的质量、保存情况、创作日期和出处都有关系。他认为,“一个移动应用不能代替专家的专业知识。”

  ▲ Magnus使用者

  艺术市场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比音乐、时尚和出版等行业的节奏要慢得多。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发布的年度报告(TEFAF 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在2015年,线上交易的比重只占全球的7%。尽管多数的艺术品交易仍然是通过传统的零售渠道完成,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技术已经对交易过程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呈现在数字产品上的高像素作品图片、艺术家在instagram等移动社交平台上的自我营销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下的艺术品交易。

  Magnus带来的商业模式也许有潜力挑战以会员订阅为盈利模式的artnet.com,以及艺术信息平台artsy.net。前者的销售数据库仅包括拍卖数据,而后者通过画廊艺术品的线上展示收取佣金,缺少全面的价格数据库。

  Magnus的创办人Magnus Resch是艺术市场专家、藏家数据库网站Larry’s List的联合创办人,在2015年撰写了《画廊的管理》(Management of Art Galleries)。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译/栾诗璇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