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喜画人。“人”作为画面主因素,能成为显技上高级聪灵的对象,渲发隐弥情之感、场之气的主体。人体里蕴藏着诸多复杂的信息:喜、怒、哀、乐、戚、愁、悲、苦、呆、痴、木、思,…无论男女老幼,其一扬一郁,一张一弛,一扭一曲,一嗔一颦,一顾一盼等等,在时空里,这主体的体态形容一旦融入各种寓意的情节,他们或隐或现的内里世界便有了演绎人生况味的鲜活表征。
我希望那些我经历过的,历经过我的记忆中的、现实中的、岁月中的“童话”和编撰的、臆揣的、真实的“故事”,随着叙事诗一般的绘画同道同行,附着着我画中的主体们,实现那些寄寓。时间让记忆中的美好和苦痛日久弥新或痛定思痛,而擅长编列排演的丹青撰手总能从距离美中抽丝出可容沉淀的记忆;现实和理想间的差距与冲突成为了用来臆测、揣想的脚本;岁月的渐次消长,曾认真憧憬和怀念的“童话”也在无声无息地“时化”。只是一种绘与记的心愿,即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创作之初的印象仍是我的源和本,创作之后的意义依然烙在我的绘画目录簿格中。所以我视自己的绘画创作更似显于架上油彩中的“人之事记作”。
《放空的女人》虽是2011年作,但融进了2001、2003、2011年当中与我有过交集的三位女友之记。一个是在青涩的同龄人中,同处于混沌散杂的美院环境里,与那年的我建立起所谓“深入”对话友谊的旧友;一个是第一次在我面前侃到“蛋白质人”概念的师友;再一个恰好是出现在我创作《放女》之时,几经倾诉、几轮对话、几番坦露真性情的模友。三个不同年纪、特质和品性的女子,其中有已消失了交集而成为了过往之人者;有因空间阻隔了交集的暂断之人者;亦有若即若离不明交集可续性的可怜之人者,而“之人”于我的同点是恰属神似游离之中时常会大脑顿空的貌若“蛋白质”的女子类。故而顺情顺景的绘下。
我的画面每每变化,我认为是绘画技术和创作意图在每阶进点上达成尚足以完成的共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既然在此方向中缓行且进步着,而同时自我创作欲和脑库存的出入限仍有盈余和空置,那么坚持的状态是可持续的。
曾媛 Sep.30,2012
作者:曾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