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影像 | Boomoon 照相机是我感知的延伸

2017-01-31 00:00

  Boomoon(1955年出生于大邱),韩国艺术摄影家。四十多年来一直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年来,他的作品表面上看是风景——但实际上是一种冥想和自我感知的方式。

  正如评论家Shion Kuraishi(以下简称LC)所写道, Boomoon拍摄的作品是“作品尺寸大得超出了人体的范围……无论我站在Boomoon(以下简称BM)的哪一张风景作品面前,我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与自己的对话中。

  LC:通过你最近作品的外观和感觉,我很惊讶地得知你最初尝试进入媒体是通过街头摄影!回顾你职业生涯的开始,你会如何形容你在过去40年中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成长?有什么原则保持不变,有什么改变了?在你最早期的照片中你能看到你现在的影子吗?

  BM :从一开始,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照相机一直是我用来理解物体和现象的工具;通过摄影的方式逐渐从对象身上解放出来。

  作为一个年轻人,城市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地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的事情。我通过街头摄影的方式成为一名摄影师。虽然我的早期风格倾向于纪实摄影,但我对它不感兴趣。风景摄影师们他们所展览的作品不习惯使用这样的视角,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韩国摄影界他们不太受瞩目。然而最终,我却成为了他们这样的人。

  回顾过去,我可以看到自己对世界的态度是一直不变的,但工作历程和最终形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早期,我对运用我所有的感官创造图像感兴趣。最近,我开始关注我的想法及其起源。

  LC:在你的所有系列中你也有纪实/肖像方面,令我惊讶的是如今你对艺术的奉献。相机作为一个客观工具,在近年来你是如何用它来作为一种方式来表达自我和情感?

  BM :我很快对那些只表达了镜头前主题的力量或美感的照片失去了兴趣。我也蔑视那些图片所包含的信息。相反,我发现我对自己的共鸣更感兴趣。

  照相机是我感知的延伸——是我坚持创作精神的动力。

  我用相机与正在看的世界共振,直到最后都保持工作的节奏。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与创作对象发展出了一个惊人的关系。我的照片不是自我表达,也不是传递信息。它们只是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后的结果。

  LC:2013年,大邱美术馆举办了回顾你作品的展出,集中于你的风景。夏洛特·柯盾(Charlotte Cotton)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以这种方式思考你的工作是什么?它是否有助于指引新作品的方向?

  BM :在大邱美术馆,是我很久以前梦想“图像展示空间”。所产生的“空间”是由我自己的作品构造的全新的地方,这些图像来自不同的地方和时代。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用我的影像来体验时间和空间等哲学概念。

  的确,这次的大展览影响了我的工作,但是现在去定义和解释这种变化的样子还为时过早。我可能需要等待一个图像来展示了解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的来说,我试图阻止自己解释或分析我的工作。那部分不属于我。我对前进比回头更感兴趣,我想保留储存下来的图片。

  LC :最近的一些系列(“skogar”或“in the Garden of Cazanne”)是远离韩国拍摄的。其他的作品似乎离家近了许多。作为一个风景摄影师,取景的地方对你很重要。当拍摄一个熟悉的地方(韩国某地)和一个外国(冰岛瀑布)拍摄时,你的做法是否不同?

  BM :摄影师必须熟悉陌生的地方,对于不同的物体和现象给予不同的方法处理。我相信,只有通过一种终身的态度对待生成图像,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姿态或一刻,这才是可能的。

  至于地方:它是重要的,但更多的是关于天气和光,而不是地理或地缘状况。最靠近我的国家边界的经历是在机场;同时,也不允许我穿越我家附近靠近边界的地方——我住在离朝鲜很远的地方。

  LC:最后,你的工作将在旧金山举行,这是一项将东西方带入对话的活动。你认为你的照片架起了这两个世界的桥梁,这两个世界是相互映衬的吗?你认为这个二进制有用(对于东西方)吗?

  BM :我对那些具有东方或西方效应的战略作品没有兴趣。当然,有差异。我年轻的时候,西方是现代主义的同义词。在远东的思想史上,自我反思和内化是重要的,我对现代主义的胶片教会了我另一方面的反思和个人自由。

  今天,我认为东西方的共同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两个世界之间建立的桥梁是时间的产物。就个人而言,我对同时代和现在比传统更忠诚。我在工作中最感兴趣的方向是北方,它似乎是被文字和意义污染最少的景观。

  ————以上是Alexander Strecker对Boomoon的采访对话

  文章来源于-----www.lensculture.com/articles/boomoon-landscape-and-solitude#slideshow

  翻译:木易

来源:色影无忌影像频道影像馆 作者:木易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