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5-05-27 11:41
朱雀艺术总监 艾琳 (Aileen Moka)
2025年,是悉尼首个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专业画廊朱雀艺术(Vermilion Art)成立的第十年,也标志着诗人、艺术评论人艾琳(Aileen Moka)女士接管画廊整整一周年。这一年,朱雀不再只是一个展示空间的名字,而悄然耀变为一个激活文化能量的策展实践场域;不再仅仅是代表当代华人艺术的画廊机构,而成为一个以诗性为底色,连接女性、多元、青年、经典与未来的文化资源共构体。
朱雀艺术的十年,并非只是里程碑式的时间标记,而是一次新旧交汇的转化现场,艾琳并不满足于“经典传统”的安全航道,作为一位具备文学与策展双重身份的文化策略者,她更希望将朱雀唤醒为一种方法论:在流动、开放与交错中,拓展策展的边界、投资的未来以及文化的深度。
“接手朱雀,不是为了延续一种机构传统,而是激活它的可能性。”艾琳如是说。
微语构境:她者叙事的光刻
朱雀艺术2025年的展览计划清晰地传达出“她”的方向:关注女性,强调诗性,建构多元视角下的视觉叙事与话语再生产。
中澳三位女性艺术家高平、卜桦、王欣的个展将先后在朱雀呈现,策展人是曾长期担任白兔美术馆艺术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学者Luise Guest女士。这是一次跨文化女性艺术生态的深化实践,也是一场关于“观看”与“被观看”的再政治化思考。朱雀艺术不再仅仅呈现作品,而致力于搭建女性意识论场、偏重她者叙事的策略性与未来导向性的思维共振。
褶皱之外的旁白:非中心表达路径探索
2025年4月,朱雀艺术策划并推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个中国维吾尔族当代艺术家安尼沃尔的个展《境·域》,标志着中国维吾尔族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一次重要亮相。《境·域》Borderlands由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前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兼朱雀艺术高级顾问芮捷锐博士(Dr. Geoff Raby AO)策展,开幕嘉宾为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阁下(Hon Malcolm Turnbull AC),澳大利亚知名艺术评论家兼艺术学者达米安·史密斯博士(Dr Damian Smith)作为学术主持助力开幕式;引发中澳媒体广泛关注。
展览穿透地缘与身份的固有边界,不仅标志着朱雀对中国少数民族当代艺术家的深入关注,也彰显其策展战略的关键转向:在全球文化再叙事进程中,探索非中心、复调与交错的表达路径,赋予边缘主体以视觉与话语权。
值得强调的是,朱雀本身亦处于澳大利亚文化系统中的“少数位置”——作为华人主导的艺术机构,其策展实践不仅在为他者发声,也在持续建构少数群体的文化自觉与能动性。朱雀选择将文化张力转化为自我赋权的起点,思考如何以艺术语言进入主流语境,同时建立自身的表达逻辑与伦理坐标。
筑城里的微光: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个体处境
在全球城市化浪潮加速涌动的当下,我们共同栖居于这片被钢筋水泥重塑的星空之下。朱雀艺术以此为背景,展开对“当代性”的多维回应——聚焦城市更新中的空间异化、隐匿于都市光影背后的孤独症候群,以及那些被现代化进程吞没的微观生命。在这场名为《Co-Living:光构之隙》的展览中, 80后艺术家彭勇与90后艺术家王小双以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作实践,探寻城市肌理中的细微裂隙与流动的情感,呈现一个关于城市与个体、空间与身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对话。
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场关于城市现代性结构下被忽视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它呼唤我们去注视那些被湮没在水泥之下的微光,那些在边界模糊、身体迁移与空间政治交织中挣扎的存在。展览通过艺术的敏锐洞察和诗意表达,将个体的感性经验带入公共视野,挑战城市叙事的单一声音,激活对空间与身份的多重解读。
《Co-Living:光构之隙》承载着对当代城市生活复杂性的关照与质问,彰显了新生代艺术家在跨文化语境中对时代困境的敏感捕捉与深刻回应。朱雀艺术期待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对当代艺术生态的探索,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共鸣与文化反思。
四:宋代美学与侘寂之思:关于当代感的另一种可能
在全球艺术加速消费化、图像泛滥的当下,朱雀艺术亦尝试以一种“减法式的策展美学”回应视觉与心理疲劳。这一方向体现在对“侘寂美学”与“宋代式感物传统”的持续探索中。
侘寂美学以“不完美、不永恒、不对称”的审美哲学回归物的静观性与时间的可见性,与中国宋代美学中的“简素”“留白”形成深度呼应。艾琳(Aileen Moka)所提出的“诗性驱动”正是基于这种对慢感知、深观看、微结构的价值重估,千年宋山水仿若时光的呼吸,以留白、渲染与层峦之势,召唤一种内在秩序的回归。
未来展览将引入艺术家如何通过材质、肌理、空间节奏与精神生态回应侘寂与宋风所隐含的“非现代性”,借以突破当前主流视觉文化的平面性与暴力性,拓展当代感知的内在维度。
旅澳艺术家林春岩作品
结构中的诗性:在规范与感性之间重塑文化资本
在朱雀艺术的全新实践中,诗意从不是对结构的逃避,而是一种更高层级的嵌入方式。以艺术高度为核心原则,朱雀正构建一个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地经验的专业团队,从策展机制、推广路径、出版体系、学术研究到艺术家支持,形成一个具备高度协同性的当代表达生态。规范化不意味着趋同,而是为诗性落地提供精准而可持续的支撑。
作为一个“策展实践场域”,朱雀正在重塑文化资本的生成逻辑。在这个网络结构中,空间不仅是展示之所,更成为策展语言的发生点与思想生成的剧场;出版不仅是记录机制,更是艺术家与写作者共同协作的文本现场;教育不仅导向知识的传递,更指向未来文化资本流向的策源地;而投资,也被重新定义为对思想生态与时间精神的长线共建。
朱雀艺术以实践回应命题:在澳大利亚本地艺术生态中,如何以女性主导、文化策略为核心建立持续嵌入力。除了悉尼当代艺术博览会、墨尔本艺术博览会等澳大利亚艺术盛会的参与外, 朱雀会积与顶级国际艺术博览会、双年展及公立项目互动,并与重要美术馆、策展人及机构保持深度合作,朱雀正不断拓宽艺术家的国际舞台,扩展其文化辐射力与结构性话语权。
朱雀艺术团队2025
结语:朱雀,不只关乎艺术
十年朱雀,正从一个代表华人艺术的展示空间,演化为一个具有文化研究能动性与视觉诗学互动的策展实践场域。而这场深层嬗变,源自一位诗人的介入——她以语言为针,以诗意为线,缝合当代社会中那些断裂的感知与连接的可能性。
在艾琳女士的主持下,朱雀的下一个十年,或将不仅积极参与到蓬勃艺术生态的艺术实践中,更会尽可能向更广泛社群提出一种正向的文化构想:
以专业为支撑,以女性为引擎,
以群体为触发点,以权益为底线,
以诗意构建艺术资本,以策展重塑世界感知,
探索华人当代艺术版图的纵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