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于资料有限,只能按照网上的资料进行查找与比对,故得出标题所表达的意思,如果大家感觉不够严谨,希望大家能够指出和补充,就当是一次学习。谢谢!
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慈溪人。道光十九年(1839)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去世。2006年是梅氏谢世一百周年,现特介绍梅氏的几则轶事,以纪念这位梅骨竹心品自高的宁波书法名家。
玉成窑是由梅调鼎倡导并集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周存伯、黄山寿、陈山农等书画、金石名家领衔,制壶名手何心舟(暂考为奉化人,印款:韵石、心舟、石林何氏、曼陀华馆等)、王东石(宜兴人,印款:东石、苦窳生作、阳羡王东石制、有石等)合力而成的文人紫砂窑口。
任伯年的人物画风格多种多样,早年师从任熊任薰,又上朔陈老莲,萧云从。特别是受陈老莲风格影响最深,线条硬朗方折,人物伟岸奇崛,极富艺术夸张。
何心舟,男,汉族,号曼陀华馆,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制壶名手,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
该壶是何心舟所制作。其形为葫芦,按照当时梅调鼎所联合各位书画家与制壶高手和篆刻家成立的玉成窑来看,这把壶尽管是落的曼陀华馆,但按照壶壁上的画与壶铭,极有可能是表达当时梅调鼎为人与性格,而画为任伯年所画,铭为梅调鼎所写,最后由徐三庚所刻。葫芦本来就是文人雅士所喜欢盛酒的。所以整个画面与壶铭与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画体现了壶铭,而壶铭也诠释了画面。真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生活中的场景。在这小小的紫砂壶上面完全的体现出来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