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提到“竹”的艺术,许多人就会想到中国画中的四君子。

最近,我在朋友圈中,有几幅竹画,颇为动人。思索良久,咀嚼个中滋味,慢慢下笔,尤觉得妙处无穷。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关于姜子龙老师的竹,数月前,我曾对友人说:“读姜子龙老师的作品,有身在清风朗月之中的感觉。他的竹画飘逸着淡淡的竹香,在深邃的星空里泛起,让人如醉如痴。画面中闪烁着思想与艺术的光辉。“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姜老师送给读者的是一泓清水。这泓清水,清、虚、空、灵。将人的思绪牵的很悠远,似乎让人真的进入“致虚极,守静笃”的太虚世界里。道,空虚无形,源远深奥。姜老师以形写道,反映的恰恰是中国古老的物像观。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奢华之后,毕竟平淡。最后都要归于本根。他的作品,最美的不仅是笔墨用线,还有画中的人生境界”。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我比较喜欢的是他竹画中泛起的一种人生境界。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六法论中所谈的气韵,在姜子龙的风雨竹中,得到淋漓的表现。“气韵本乎游心”,阅读姜子龙老师的竹,让人切实体验到郭若虚“本乎游心”的悄然回归。纵然,他的一部分竹画中或没有朗月的呼应,但在我心中,隐约感触那一弯清月就在竹影清风之间,那才是中国画的“相由心生”。也是王国维提倡的一种“诗词”境界。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摇曳微风发志节,笔无妄下逸气生,看得出来,姜子龙老师的用笔,用墨,用线超逸,风雨取势,传神写照,皆到妙处。

姜子龙 | 人生如竹,清风朗月般的境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