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叶尚青国画艺术讲座在杭隆重举行

undefined

南佛精舍外景

2019年8月25日下午,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叶尚青国画艺术讲座在杭州南佛精舍举办,本次讲座由杭州裕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南宋佛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讲座吸引了杭城各界艺术爱好者。

undefined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前,由南佛精舍馆长汪璇女士和杭州裕德文化赵飞先生一同带领大家参观这座隐逸与闹市中的南宋佛教文化传播圣地。

undefined

undefined

许多观者表示,曾经很多次经过,都不曾进入,又或者可以说有些"畏惧"。这次正是因为“叶尚青先生谈指墨画”的讲座,让大家有缘分一起相聚,共同感受到南佛精舍的壮观,同时也倾听叶尚青先生对于指墨画的独到理解,更是有机会现场近距离观看感受“指墨画”的创作。

undefined

undefined

“我1930年出生于浙江玉环,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原本学的是人物画,后因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有幸成为潘天寿先生的入室弟子,向他学习大写意花鸟技法,同时负责记录课稿和笔记。可以说,既是潘老的研究生,也是秘书……”叶尚青还记得,在潘老画室举行的拜师仪式朴素而庄重,大家清茶一杯,互表决心,从此,“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的恩师教诲一直铭记于心。
undefined关于为什么潘天寿要画指头画的问题,先生有许多精辟论述。他曾说:“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潘天寿用指头作画,是为了在平常用的毛笔上发生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找到毛笔与指头之间的不同技法和情趣,从而打破毛笔作画的常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得以开拓和创新。潘天寿深知“有常必有变”的道理,但是“常”易“变”难,变革越难,他越要往前走,尽管他谦虚地称自己是“钝根”之人用钝办法变革。

undefined

讲座现场,叶尚青一边绘画一边讲解,他以自己刻苦实践的经历告诉学习指头画的人,一定要在运用毛笔作画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再学指墨画,就是那样也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是想着指头画“新奇”,可以取巧“炫世”。所以,作画时的每一步都要经过仔细推敲才会落笔,用指尖进行画面的细细描绘,将平凡的题材变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也更是有一番趣味。在画面上浓墨重彩,气势磅礴,充满着灵动与趣味,引发观者无限遐思,在观看画作之余也会将自身带入其中。

undefined

undefined

更具戏剧性的是似乎老天也在配合这次讲座,天气从开始的暴雨到艳阳天,互动过程中,窗外出现的一抹彩虹,气氛达到了高潮,真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完美。
(部分文字转载浙江日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