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艺术上,我们每一位潜心和守护着自己领地的人,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郭强道兄,恰恰在艺术的青春期,又一次脱胎换骨进行了艺术变法,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语言,从笔法、章法、布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着实令人赞叹。
我曾经在一篇介绍郭强道兄书法艺术的文章中,提到过他书法艺术的三种美,即章法美,韵律美,境界美。现在,通过他近期创作的一系列书法作品,还须重新审视和界定他书法艺术的突变。
日趋成熟的笔法个性化,是郭强书法艺术的特色魅力。近期的书法作品,郭强加强了中锋用笔的圆转变化,吸取了怀素草书中的笔性成分,一改过去书写中侧锋过度曝露,让中锋用笔掌握手中,线条弯转自如,流畅飘逸,有蛟龙出水的艺术效果,而且吸取了日本书法中“一笔书”的手法。很多作品都是饱蘸浓墨,一笔下来,从浓黑到枯涩,一气写下几十个字,时而缠绵婉约,时而纵逸奔腾,时而静穆平淡,给人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和内心的震荡。此时,艺术家心中那种对道法追求的自然境界在一刹间曝光出来。
显然,郭强在近期创作中追求笔法的完美过程中,还强调了章法的戏剧效果,以及布局的空间利用,有时一笔下来,在行笔过程中突然转向另一行的时候,借以书写状态的激
情流露,顺势走笔,行与行之间的斜度达25°角,随后几行也倚势下来,然后是一片空白,整个书法作品,形成了一幅静中寓动的画面。那飘逸的笔势,如春风中抖动的柳条,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
唐·薛莹《秋日湖上》(行书)
这就是郭强道兄的近期书法创作中典型面貌,既有传统的内在美,又有强烈的时代精神。这也印证了黄宾虹先生谈的“古今沿革,有时代性”。在任何一门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都需要作者倾注大量的心血与情感。为此,郭强道兄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于朋友圈中,淡出于展览赛事,为书法艺术,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艺术的境界就会”蓦然回首“中不约而至。从今天的作品来看,郭强道兄,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创作,转化为对至高境界的道法追求上来,迥然独脱,自成一格。
书法艺术,本该就是还原于境界的上升。郭强道兄做到了。
2008年初 于青岛
张风塘(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青岛画院院长)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行书)
作者:张风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