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泉海淘花:花钱文化的追寻者“集雍轩”
汤文明
我国的古钱币历经几千年,品类繁多,源远流长,古钱知识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冶金等诸多方面,蕴含博大精深。而本文所谈的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花钱,主人公则是中国花钱界精英翘楚:集雍轩主人 胡坚。
花钱是古代人将铸有吉语和纹饰的铜扣每日佩带在身上,用以辟邪。花钱主要用来玩赏、装饰、祈福和馈赠等,它以其讲究的用料、高超的工艺、精湛的艺术性以及独特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一个类别。花钱有官铸,也有私铸。大者如盆盘,小者似鸡目,有金、银、铜、铁、锡、铝以及其它各种质料,精粗不一,形状多样。有的有图案有文字,有的只有图案没有文字,也有的只有文字而无花纹。
近来一直在想:中国花钱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丰富,涉及宗教、艺术和民俗几大领域。
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在中国古钱币大系中,花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来作为一个深层次领域,更进一步面向日益探究本源的问题。
“艺术形式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内容,即它的意义。在逻辑上,它是表达性的或具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记得这样一段话,用来描述观赏花钱,十分贴切。历史研究发现花钱多用于宫廷,后来广泛运用在一些民间仪式上,或者作为出门佩戴的“平安符”。花钱不是钱,它在当时不能流通,因为花钱大部属于历代民间铸造,具有发行数量少,涉及内容广,传世品种少,出土数量稀的特点,再加上当时官方和民间对中国花钱的铸造发行也各有侧重,且互有补充。花钱与民俗、宗教息息相关,其图案大多反映当时居民的生活态势,因其钱币正背面上的图案寓意、文字精美而备受收藏者喜爱,正基于花钱能够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但却又令人难以表述的困惑,我也在思考如何来突破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自己能力不济放弃了。但是,天赐的缘分,让我与集雍轩主人胡坚相识相知,得以逐渐找到那难以抗拒的花钱魅力。
我国古代钱币,品种繁多,史载书谱“花钱”两千多种,其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是古代社会活动的反映,也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文物宝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吉语钱:与祝贺、祝福、颂扬的礼节相关。
二、咒语钱:这类花钱与民间占卜、社会习俗相关。
三、钱文钱:正面是钱文,背面是花纹、图案,有动物、云彩、荷花、龙凤、人物图等。
四、生肖钱:正面或背面有十二生肖动物猪、牛、鸡等。
五、马钱:是马的图案和文字,有跑马、飞马、八骏图等。
六、秘戏钱:是男女合欢图案的花钱。
吉祥、祝颂、辟邪类的花钱,在当今既可佩带于胸前或衣带间,又可悬于车轿、手机、等处。一些带有铭文、诗文、谜语性质的花钱,就可摆放于书房、案头、榻前。秘戏类花钱则置于箱奁之内。上梁、镇宅、辟邪类的花钱一般挂于梁下、屋内或门旁,以求平安。现在网络集藏论坛中,这些细分的门类都是热门品种。
除上述六大类外,还有赐赏钱、镇库钱、开炉钱、雕母钱、洗儿钱、上梁钱、撒账钱等。各种花钱的钱文,可以说是古代书法、文字的大汇集,草、篆、隶各种书体齐备,很多书法是名家的手笔。
我们不妨通过集雍轩的花钱藏品中的强项“文字花钱”来了解花钱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集雍轩主人也试图通过“文字花钱”来诠释历代不同时代特征的社会背景文化和人文祈望,并以此主体的钱文,按照当时铸造的本意,整理出已经淹没久远的时代特征和文字蕴含的信息。
花钱之所以能在各类钱币中脱颖而出,究其根本原因,乃花钱自身特性所决定。花钱是中国古钱币的分支,是民俗钱币的一种,又称“厌胜钱”或压胜钱,最早出现于汉代,主要用于镇库、开炉、祝寿、赏赐等。因此,在今天诸多的钱币收藏者,对这些官用形式颇为研究,藏与各大花钱精英藏家的币册中,这些门类花钱的精品已经沉淀,很难在收藏市场中能够遇到。而集雍轩主人,则能另辟蹊径。我们知道在花钱中,象征、比喻、夸张、暗喻、具象、抽象等等文学艺术的表述手法被大量运用,无论是型制、还是文字内容、纹饰都被用来表达一种形而上的“道”的内涵,这其间蕴涵着民间传统与儒、道、释的宗教信仰,寄托着古代人民的朴素美好的愿望等。集雍轩主人正是追寻这一文化的脉络,来诠释一种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思想结合、重新整理,去伪存真,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悟与性灵,扑捉那花钱文化的底蕴。我知道集雍轩主人他众多花钱品种的细分中分类,是十分喜欢文字一类的,因此在阐述文化源流方面,更为得心应手。
这些文字花钱内涵往往都以精美的书法艺术形式加以表现,我是十分喜欢的,也源于我所学的专业,当看到这些书法字体落在不同的载体(纸与铜),可以说任何人都会赞叹不已。在这些花钱面前,我们直面“器以载道”的同时还享受极美的视觉效果,(我在香炉文化的一节“炉境”中,阐述“器以载道”)。这些文字花钱为什么在古代能够引起文人士大夫们的雅兴?文人士大夫们又是如何通过花钱上面诗词、吉语来随形赋彩?集雍轩主人在他的花钱专著中,给我们一个别开蹊径的观赏和思考的切入点。
如何品鉴钱币大系中的花钱的形式美和艺术研究,集雍轩主人做了先人一步的探讨,这些都体现了鲜明的文人文化的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古钱币大系花钱类的审美意蕴及文化内涵。这些我们可以在集雍轩主人博客随笔中,得以观赏和艺术批评。
记得10年前,当古钱币与近代机制银币在收藏市场颇为风光无限的时候,中国花钱这一特殊内容的收藏品种却不为市场所热,只是部分精英藏家在私下进行收藏。大概在2003年来以后,中国花钱潜在的投资价值逐渐被市场挖掘出来,其价格上升也日益加快,特别是精品花钱的价值在2006-2007年得以在钱币界迅速攀高,各种花钱门类和品种快速在市场流通、消失、沉淀,成为泉界一大盛世。这样的市场经历使得集雍轩主人,在市场中历练出对花钱收藏的真经。记得在和集雍轩主人参加2007嘉德钱币专场拍卖时,感到集雍轩主人对花钱市场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在对顶级精品难觅的情况下,一些细分门类和各品种中图案美观且品相好的中上品也将会有较大幅度升值。特别对话了近几年的花钱收藏发展趋势,认为收藏研究地域性、分类性、版别性等方面的泉友将会更多更专业,藏家的竞争性会拉大。专题花钱收藏的主题会更加细分。同类中版精铸的精品花钱和品相将成为提升收藏价值的主要指标,以及集雍轩主人准备集成花钱书目方面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 花钱与古代社会民风、民俗渊源极深,其文字图案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貌、精神理念、宗教信仰,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而在花钱方面,花钱大都铸工精湛,图案丰富,文字优美,整体布局得体,集文物、工艺、美术、纪念、祝颂、辟邪于一身,诸多的钱文让普通泉友也能看懂和了解文字所具备的文化和风俗含义。又因其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广泛的吉祥寓意,因而可佩带,可摆放,可悬挂,亦可秘藏。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等。中国钱币文化中的花钱大类,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和世俗化的亲和性(论“花钱世俗化与亲和性”另文)。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
随着钱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的研究视线和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一些活跃的钱币网站论坛,通过泉友的定期聚会,在研讨花钱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认为它是隶属于钱币学而又独树一帜的新学科。这里面有专家、有收藏精英,有的学者已跳出传统古钱学研究范围。对推动中国钱币研究、流通、收藏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中国钱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是奥妙无穷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宝库,应当予以重视和很好利用。在花钱的这个小小的天地里,汇集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因此,开展对花钱的整理和研究,也是挖掘祖国的文化遗产,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目前,集雍轩主人依然沉浸在研究、考证民俗花钱,提出不少对花钱表述和定义的观点,集雍轩主人拟对细分的花钱专题品种,通过自己的考证、研究、论述和构建自己对花钱学术领域的个人专著。
在集雍轩的和讯博客中,我转贴几枚我很喜欢的文字花钱,及集雍轩主人对花钱背景的文化理解:
集雍轩的人生座右铭也是通过花钱的文字体现出来,具有新意。说到此,我多说一下集雍轩主人的人格魅力是与他的座右铭相辅相成的。在网络论坛或拍卖市场,熟悉集雍轩主人的泉友,都非常认同他的做事、交友、集藏的处世风格。正如他写到:“我在收藏民俗钱币时非常喜欢古人关于做人原则题材的花钱,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则。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我们的古人要丰富,同学,同事,老乡,网友等等,人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已’这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反过来说如何能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自身的修为,品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诲,诸如:君子不忘其本。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先。己所不欲,匆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他是这样写的,也是一直这样去用心经营的,我为有这样的朋友感到骄傲。
附图和个解:
作者:js20268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