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第六章 花容云想,追念往昔
2000年,《残荷系列》参展于上海艺术博览会,后被台湾艺术家所收藏。这对虹鸣来说是个肯定,在博览会上的崭露头角,让他在2001年的时候获得一份商业订单。那时候的虹鸣生活潦倒,为了家庭只好接下,这一徽祭系列写实画作按要求要完成50张,虹鸣画完25张后就彻底厌倦了,为了不让自己的艺术创作受损便终止了这份工作。有感于徽祭作品,虹鸣创作了属于自己的《徽祭》三部曲,综合主义由此而始。
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在某一刻等你回头的时候。才会发现到那些过去支离破碎的片段,竟然可以逐渐串起,那些造就了现在的你。不可思议,没有青莲,虹鸣根本不会疯狂的写诗,诗文练就了他的浪漫诗心。晓菊的出现让他去追寻更适合自己的绘画表达方式。当年在家乡用各画派表现家乡风景,回想起来,完全就是为了现在发现完全美学主义所在做学术性基础。直到2001年的时候,对艺术理论认识日渐成熟的虹鸣画下了把两人融合进去的《花想》,这幅画开启了虹鸣的完全美学主义之路。没有什么偶然,也没有什么必然。发现完全美学主义似乎就是在偶然与必然之间,而虹鸣只不过是恰好站在了这之间,发现了。
关于这幅《花想》,在刚刚完成的时候,却不被看好,甚至冷嘲热讽。有人直接问虹鸣老师:“你这画的算什么?”,也有人说:“这是半成品!”更甚至有人直截了当批评到:“不伦不类!”虹鸣老师只是笑笑。后来这幅得不到认可的作品在2003年应邀参加了瑞士捷步画廊展出,展览期间获得很多参观者的喜爱和好评,其中有一位明星对这幅画一见倾心,并提出了要收藏的想法。可惜的是,负责展馆的经理与这位明星助理洽谈时,因价钱问题而没能最后谈成。
但很快,这幅画便被人以更高价收藏了。看完故事,可曾想到一幅画却包含了如此多的情感与故事?想起一个故事,有位年轻人向一位老人埋怨自己怀才不遇。老人拿着沙子往沙滩一撒问:“你能找得到我刚才手中的沙子吗?”老人又接着说:“要想被人发现,就要先把自己变成珍珠。”而珍珠一开始或许只是沙子,只有经过了时间的冲刷与历练,方才变成了珍珠。
《神圣的炼炉》尺寸:180X130 作者:虹鸣
作者:虹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