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林海微澜:紫黄日记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今天的收获不错。
佛手。好些个,创记录。
从茶壶到佛手,黄花梨的一路无心插柳。
区区五六个年头的光景而已,曾经泛滥无数的越南黄花梨,大概将走向曲终。
曲终,人不散。
虽然高处不胜寒,二十一世纪初的黄花梨传奇,注定了的,将成为一个历史故事。任后人评说。
非典后的萧条,催生了前无古人的黄花梨工艺茶壶。
茶壶的泛滥以及同质化恶性竞争,催生了更加重工,也更加不易模仿的黄花梨佛手。
几个春秋,熟能生巧,业精于勤,如今的黄花梨佛手,栩栩如生。
艺术品就是这么诞生的。
从最初的简单模仿,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良材不雕。可如今的良材,大概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靠孔方兄。
奢侈品就是这么一回事:昂贵的,稀缺的,非必需的。
就好比这黄花梨佛手。也可以说,象征着从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
于是有蝙蝠的“福”,佛手的“福”,葫芦的“福”, 梅花鹿的“禄”,桃子的“寿”以及石榴的“多子”。等等等等,人往高处走。
也希望今天这为数不少的佛手,为明天带来更多的福。
最后,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千里之外飞驰而来的雷,堪堪躲闪而过。开裂的光素笔筒。人心不古。
作者:eddie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