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沈阳的出现是艺术的进步吗?

小沈阳的出现是艺术的进步吗?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其内容和风格均不令人失望。这么多年了,百姓对本山的小品依然爱之有佳,就如同对春晚的期待一样,每到过年百姓都对本山将演出什么小品进行猜测,想法设法提前知道其内容。当然今年更不例外,本山的小品《不差钱》提前被媒体爆光。

这里我要说的不是本山的小品如何如何,而是要说今年本山小品中的人物。本山成熟的小品中的搭挡,今年都没有上台,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也不想去寻根问底。今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本山一手托着一个徒弟来到了春晚舞台,演绎一出带着土特产找老毕上“星光大道”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但演出幽默风趣,叫人为之一乐。更是其徒弟小沈阳出尽了风头,竟然抢起了师傅的镜头。小沈阳的演出风格秉承的依然是东北二人转的风格,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一定的演出功底,表演能力着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春晚大舞台上搞点笑是必须的,也是百姓希望的。然后,象小沈阳这样的表演风格能不能适应春晚舞台,能不能符合百姓口味,其实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也才刚刚开始。有人说,小沈阳的表演没什么,就是一副“娘娘啌”,长着男人身,说着女人话。也有人说,小沈阳的表演是在宣传二人转,说的话只不过少了低俗的那部分。还有人说,小沈阳的表演体现了民间风格,有其可取的一面。总之,对其表演评价不一。这里,我要说的是,他的出现是艺术的进步,还是艺术的倒退呢?

文艺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一直是指导其发展的准绳,在文艺发展方向上不乏有一定的探讨,也有过一定的尝试,各类表演风格对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均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文艺演出水平逐渐提高、百姓欣赏水平逐年提升的今天,还把男人身冒着女人话的表演风格作为一种时尚,好象不是很贴近百姓的需要。如果把这个作为主流,那么我们的文化艺术什么时候能进步呢?东北的二人转不少人看过,其演出风格大家都能略知一二。可以说,二人转的主流是好的,里面不泛有低级的内容,甚至还有骂人的成份。小沈阳演出的二人转,不少人也看过,其并没有脱离低级内容的影响,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上,让这样的人来表演,好象不是太合适。相反的,会让人产生是在宣传二人转的误解。

那么,我们的文化艺术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表演风格呢?我想,还应该坚持“三贴近”的原则。首先要贴近实际,简单的说,就是要艺术内容虚构而不离谱、夸张而不离调,要说百姓都知道的事、弘扬社会的主旋律、歌颂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这样的艺术就有了生命力。其次要贴近生活,能够深入生活、走进生活的艺术才是当代的主流艺术,也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方向。再次要贴近群众,我们的群众是艺术的受众,是艺术的根本服务对象,而不是过去曾经的艺术的“门外汉”。要想使艺术能够产生正面反响,重要的是要走群众路线,多创作一点群众喜欢的节目,多创作一些以群众身边发生的事为素材的节目,多创作一部分能够歌颂人民群众、激励人民群众、催进人民群众的节目。归根结底,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用这些要求来衡量,小沈阳的出现是艺术的进步还是倒退,自然不言而喻了。

 

 

2009-2-2   于北京

作者:解学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