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绘画笔记(一)
路漫漫兮 1992
杂草丛生的小河成了小路,犹如人生一样,即使充满荆棘也总要有人去探索。
日照梨花 2002
达芬奇曾经说过,正午阳光下的景物最难画,因为树影太多。这幅作品只是做了个尝试,经过了长期的写生才完成,其色彩让人颇感欣慰。
老树 50年代
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得益于当时传统的绘画教育,造型写实细腻,但已经主观的去学习柯罗的艺术手法,希望可以达到一种融合的气氛。
十渡蝙蝠峰 2005
下午四、五点时到此山写生,夕阳瞬照,一时难以辨别哪里是山,哪里不是山,只能迅速记录眼前色彩。因为风太大,宣纸无法平铺,压了数块石头,后经修裱才能完整一现。
山石 2003
没有过多顾及眼前山石结构,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创作中,考虑的因素较少,因此也很少受到规矩的束缚。此幅作品余颇感得意。
初冬的树 2005
传统的中国画创作讲求“三远”,而我却始终喜欢自己的构图方式,这幅画也是写生作品,是我讲求平面视觉的一种尝试。
植物园 2004
写生的作品受到环境,时间的限制,并没有理性思考的时间,只能凭感觉记录下眼睛里所看到的景象,抓住整体的感觉,要是刻板的去描绘细节,那么就无法完成写生创作了。
荷塘系列 2003
附近公园的一片荷塘,每年都要去画几张写生,荷叶,柳叶,水面和天空,这种自然的生态平衡,使它们的色彩看起来总是和谐一处的。
古人云: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第一个画画的人,只能师造化,也只能仅得其中,后人师古人,则仅得其下也。人工总不如天工,人的智慧总不如大自然的智慧。
绘画笔记(二)
艺术、绘画和科学、哲学等有密切的关系,不可分。画画的人,要懂一些物理学、生理学和哲学,乃至神学。
小花小草皆可识宇宙、自然、生命之化机也,皆可入画。
中画:目师大宇,心师目,手师心。
西画:(写生)目师大宇,手师目。
只要预先想一下,今天一定要把那棵树画好,把那水影画好,准画坏。因为这样一想就到三维解码现实里了。
写生时画眼中视网膜上的视像、密码、编码。画时无树、无水、无三维物体,只有色点、色素、像素。
做工匠活似的制作画,不如有激情地去画画;有激情的画,不若无我的去画。画的最高境界,是由自然本身去画,绝顶是由粒子自己去画。
经常见一些风景树木,环境好的地方,再去画时,已面目全非。好看的树伐了,地方也盖了房子了,池水也污染了,真“点金成石”高手也。
作者:李玉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