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凌霞[清]名瑕,字子兴,号病鹤,晚号疣琴居士,或称乐石野叟,别署二金梅室,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海上墨林、广印人传作:字子与,乌程人。清画家诗史作字麈遗,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字子与,号麈遗吴兴人,明忠介公裔孙)。工诗,舆杨见山(岘)陆存斋、施均甫诸人称苕上七子。善写梅,水墨数笔,若不费意,而冷韵高情,足与金俊明相颉顽。书法董其昌,绝无俗韵。通小学,多藏精本。有天隐堂稿、三高遗墨楼集。《寒松阁谈艺琐录、瓯钵[url=]\\\[/url]罗室书画过目考》。
凌霞手札
行书(扇面) 凌霞 作
《梅花图》(扇面) 凌霞 作
凌霞,晚清书画家、学者,归安人(今浙江湖州),寓居扬州多年,与扬州书画名流交往甚密。其中有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吴熙载、词人王小汀、方外画家莲溪、著名学者刘恭甫、李祖望,还有《扬州画苑录》的作者、金石学家汪鋆。凌霞与扬州实在渊源很深。
与汪鋆在《扬州画苑录》中提到的“怪以八名”的画家仅李复堂、啸村不同的是,凌霞所作的《扬州八怪歌》中,则明确列出了“扬州八怪”为:郑燮、金农、高凤翰、李鱓、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八人,其中评郑板桥、金农的诗曰:“板桥落拓诗中豪,辞官卖画谋泉刀,画竹挥尽秋兔毫,对人雅谑常呼猫。冬心品诣殊孤高,荐举鸿博轻鸿毛,漆书有如金错刀,诗格画旨皆清超,六十不出仍游遨。”这篇“八怪歌”也是后人研究“扬州八怪”的重要依据之一。除此而外,凌霞对后世研究“八怪”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对金农文字的搜集整理,这与其对金农的酷爱有关。后人看到的《冬心集拾遗》、《冬心集补遗》就为凌霞搜集整理。黄宾虹、邓实编写的《美术丛书》中有《冬心先生杂画题记》,所据版本为“归安凌霞所藏旧抄本”。可见,如果没有凌霞对金农文稿的辛苦搜集,后人研究金农将会艰难得多。
凌霞也是一位书画家,尤喜画梅。《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记载说:凌霞,一名瑕,字子与,号病鹤……善画梅,水墨数笔,似不经意,而冷韵高情足与金俊明相颉颃。书法董其昌,绝无俗韵。
这种评价是中肯公允的。在他所绘的梅花扇面中,观者看到扇面上的数枝梅花从左边伸出,一浓二淡,相互映衬,其线条是柔弱的,其设色是淡雅的。梅花繁茂开放,挤挤挨挨,却不显得热闹。到了画面右边,升起一轮圆月,打破月影的一枝梅花大概受了月光的浸浴,显得越发地白皙。在落款上,作者颇为精心,右侧边上的呈瘦长形,密密排列,加上浓重的墨色,对画面起到平衡的作用;而左侧的落款则方而矮与前者相映成趣。这幅画的总体味道是淡而雅、洁而清、冷而静的。
再看他的扇面书法,其用笔、结字、轻重、顿挫全出自董其昌书法,就连精神气质也绝似,是学董的高手。现扬州图书馆还藏有凌霞的《凌尘遗先生手札》。
凌霞书画流露出的这些气韵也正是他书画思想的体现。凌霞在其《相牛相鹤之堂偶笔》中说:“笔墨能有静气最为上乘,然不易到。”“凡作书画,虽老年仍秀润似少作者,当是寿徵;或少年而笔墨过苍,所谓已臻老境却未相宜。”“作书者宜有虚和气,若徒恃粗犷以为劲,譬如农夫用锄,但有蛮力,安得佳致乎。”由此可知,凌霞论书画的价值标准是以“静、虚”为上,而不喜“粗犷”。所谓“画如其人”,遥想凌霞其人,也应是一个秀气温和的文人书画家。 王汉/文
作者:fgp1105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