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不少美院的学生刚一毕业就进入了职业艺术家的角色,与所有大学毕业生一样,他们面临着角色转换过程带来的阵痛。其实说是阵痛已经算是比较乐观的说法,现实的情形是,大部分不能适应市场和体制的“职业艺术家”们,这一称谓只能带来踟蹰与忐忑,最终将这些新鲜的血液消耗殆尽——这是浅层次的悲哀。
这一情况出现的规模从艺术院校起哄跟风般地扩招之日开始,愈演愈烈,政府、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将艺术生推上了低廉的十字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已既成事实,现实中的“鱼肉”不知自救还寄希望于刀俎怜悯——这才是深层次的悲哀。
大众媒体上涉及到的艺术是生活品位、名人效应、个性使然三者的结合体。我们看到,这种简单包装后就走上荧屏的艺术着实坑了不少的人。缺了生活品位和名人效应,艺术就成了恶搞,年轻人唯独没有名气,靠生活品位和个性使然撑起了文艺青年的大纛,无奈的是高压的社会生存空间,让生活品位一降再降,速溶咖啡和垃圾快餐支撑的文艺青年唯独剩下了个性使然,与恶搞也失了起码的界线。当廉价的文艺青年遍地开花的时候,鲁迅先生笔下的精神胜利法又一次的胜利了——不自欺,怎敢妄称文艺青年。
作者:蒋宇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