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欣赏淡雅、柔丽的粉彩瓷器

欣赏淡雅、柔丽的粉彩瓷器

  粉彩是中国陶瓷享誉世界的“名瓷”之一,是清代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受了珐琅彩直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但是,它出现以后就逐渐取代了五彩,成为釉上彩的主要产品。

  粉彩的特点是,在彩绘画面中的人物衣服或花朵等某些部位时,运用一种含有明“砷”元素的“玻璃白”,以求达到有不透明的感觉。其彩绘的步骤是,在图案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上,先以玻璃白打底,由于它不透明,因此要空出所画的笔痕,等干以后再将所需的色料用乳香油或清水调匀,在画上渲染,其方法是,以色料先涂于花朵或人物衣服上,在不碍动色底玻璃白的情况下,用笔将颜色根据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以达到突出色调浓淡、明暗的立体感,这是五彩用平涂法施彩所不能出现的效果。

  粉彩由于采用珐琅彩用油料调色,以及用黄金为呈色剂的胭脂红,所以曾被称“洋彩”。粉彩要経低温二次烧成,烧成后呈色娇艳淡雅、柔丽,色泽与五彩浓艳硬朗的风格迥异,所以又有“软彩”之称。   

无锡雅蔚集藏苑精品供欣赏:

(图一)粉彩仕女玩琴图洗口棒槌瓶(H:32.5cm)。

瓶上的花朵用金红填绘,金红浓艳、粉质感不强,呈现康熙初创粉彩时的工艺特征,是一件极为珍稀的康熙粉彩器。  

(图二)黄地粉彩花卉纹双耳瓶(H:27.6cm)、

(图三)豆青地粉彩鸟语花香玉壶春瓶(H:32cm)。

在其他色彩上亦运用玻璃白打底渲染的技术,从而将图案的阴阳向背表现得生动逼真,成为色彩淡雅、名重一时的瓷器品种,这是雍正官窑粉彩器中不可多得的精细之作。  

(图四)粉彩缠枝莲瑞兽梵文纹龙耳樽(H:24cm)、

(图五)粉彩轧道八卦交泰双耳转心瓶(H:24cm)、  

(图六)黄釉地矾红彩莲荷纹描金藕耳蒜头瓶(H:30cm)。

这种高温色地粉彩是乾隆朝创烧的品种,其装饰技法也丰富多样。如在色地上划出或绘画精细的蔓草纹作地纹,此种纹样有“锦上添花”之称,其中用划花技法而成的蔓草纹又称“压尾纹”与“粉彩轧道工艺”。这种繁复而精细的地纹为乾隆朝所创。另外,特别是转心、转颈器的内瓶纹样多通过镂孔来窥视,即是乾隆粉彩制品中工艺最繁复的代表作品。除此之外,乾隆朝还烧制成功模仿动植物的装饰“象生瓷”,堪称一绝。再则,器内及底足施绿釉的装饰,也是乾隆朝“绿里粉彩”之特征。  

(图七)粉彩婴戏纹铃铛式碗(H:11.5cm)、

(图八)黄地墨彩牡丹纹八瓜棱罐(H:18.5cm)。

清朝中后期粉彩瓷的生产水平随着官窑的衰退而逐渐下降,但其烧造始终未曾停止,其中书“慎德堂”款的道光官窑器、书“大雅斋”的光绪官窑器,均是清代中晚期官窑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图一)清康熙…粉彩洗口棒槌瓶[H:32.5cm]

底足图

(图二)清雍正…粉彩双耳瓶[H:27.6cm]

底足图

(图三)清雍正…粉彩玉壶春瓶[H:32cm]

背面图

底足图

(图四)清乾隆…粉彩龙耳樽[H:24cm]

底足图

(图五)清乾隆…粉彩八卦交泰转心瓶[H:24cm]

底足图

(图六)清乾隆…粉彩藕耳蒜头瓶[H:30cm]

底足图

(图七)清道光…粉彩铃铛式碗[H:11.5cm]

背面图

底足图

(图八)清光绪…粉彩八瓜棱罐[H:18.5cm]

底足图

作者:多思牛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