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涉溪,草书、白文印
.
笛卡尔提出物质与精神并存的二元论,用物质与精神的科学分析,替代以往神秘主义的哲学思辨。虽然鉴于启蒙者的局限性,仍然不能彻底摆脱对神的依赖,但对哲学思想的进步意义重大。我们不能因为他片面地强调理性,而忽视其进步的贡献,正如我们不能将一切伟大都归于一个人或一个神一样。仰观俯察实事求是,适合于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所谓美和愉快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人们的判断既然彼此悬殊很大,我们就不能说美和愉快能有一种确定的尺度。”“如果有人每逢听到欢乐的舞曲时都碰到不幸的事,等他再次听到这种舞曲,他就一定会感到伤心。”这其实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最朴实的现象记录。在认知和理性思考不能获得正确结论时,最正确的往往就是对实际情况的记录。
法国文学语言要求“明晰”,要做到整体与部分的谐和,语言与思想的一致,是理性与逻辑的价值要求。以明晰、纯净为特色的法国文艺,明朗、完美、易于理解,也因此少了些情感、想象和力量气魄。这种风格特色,是认知赋予的从对世界和美的理解透射而出的艺术表现,不是故意为之的形式的矫揉造作。
.
.
.
布瓦罗则将理性主义的美学观点更进一步,文艺具有普遍永恒的绝对标准,文艺作品必须把普遍永恒的东西表现出来,才能得到古往今来一致的赞赏。因此时间的考验成为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标准,久经考验的东西才是好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自然值得学习,新古典主义因此确立起价值观与追求。
这些认知有符合事实和真理的部分,也有过度解读的片面认知,不幸的是他们更愿意发挥那部分片面的认知,其结果就将导致在这些认知指导和影响下的行为实践的偏颇。新古典主义将自然、理性、真实和美都等同了起来,古典就是自然,摹仿古典就是最好的手段,摹仿古人就是摹仿自然,荷马就是自然,逐渐就越来越偏离常识了。
题材、人物、方法,都借用古典作品已经存在的,不断揣摩重复亚里士多德与贺拉斯的著作,古板到要求戏剧必须遵守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片面化地引申出来的“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的三一律,完全走入了束缚创造食古不化的谬误歧途中去。
.
.
.
布瓦罗认为思想没有新鲜的,只有表现思想的语言才可以是新鲜的。文艺的表现技巧,成为新古典主义者向古典艺术学习的主要内容,缺少了对思想的研究,割断了与现实的连接,让他们相对被学习摹仿的古典作品又下一等。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就是学习与信息传播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传递缺失与熵的存在,唯有发展进步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但很显然,新古典主义也缺少发展进步的观念。
古典作品成为了完美的不可违背的基本条例,文艺创作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人人都知道的东西,用明晰、正确、美妙地说出来供人欣赏,也给人教育。等于将世界僵化固定在了古典的认知状态,否定了事物发展进步的可能性。持着这样的僵化的思想和有色眼镜,即便面对丰富多变的古典文艺和民间作品,也对其中的变化视而不见,目光所看到的唯有可以拿来遵照的教条。
为了遵守古典,甚至违反自己提出的供人欣赏的文艺目标,鄙视莫里哀投合大众贴近生活的表现为“不顾斯文风雅,过分做人民之友”。这显然也受到了当时欧洲宫廷贵族、资本家新贵族与上流贵妇们,喜好优雅排场、鄙视底层平民的价值与风气取向影响。同样是美好的事物和古典作品,却在错误思想和认知的影响下,孕育出了谬误的认知和畸形的果实。
.
.
.
.
《园中梨花唯开一枝 》
明· 高启
.
阑外见春迟,朝来雪一枝。
不知初发处,误道已残时。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