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当下•状态
文/洪 郡
当代有才情的书画家很多,有才情吃不上饭的书画家也很多,把从事艺术作为公职当差又有远离艺术本体的可能。艺术家需要生活的砥砺与磨难,需要长久的沉潜;艺术家是人类复杂的精神情感在提炼与升华过程中的殉道者,大多也是悲剧的承载者,这是极大风险与冒险的一个行业。就生存来说,高级的精神产品必然没有大众市场,当代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家由士夫阶层转为职业产业化,为了生存与发展,必然疲于应对市场的考验,商业运营在透支着艺术者的身体与灵性,在愈加功利的环境中,纯粹性不需苛刻,只要仍抱着对艺术境界的敬畏与追求,从未放弃,便已值得尊重。
相比古人,徐渭八大唐寅老莲等窘迫潦倒,但他们笔墨的精神寄托与纯粹确是当代不可比拟。浮躁之气多起源于物质功利,古人之风骨神韵脱胎于精神气节为上的社会大环境。今天这一点已势弱,对比之下对把艺术当信仰的圣徒式书家画者来说,求点传世的高级难上加难,因为艺术需要的是澹泊志远与生活沉淀,而且须加入苦难造就。尔今是先要市场成功、衣食无忧再言其他,而精神力量与习性思维在市场角逐对冲缠绕的过程中,导致艺术者心性内耗,步入平庸疲软擦匠格泥沼而过已是大幸。
所以了解艺术不难,艺术本身却很难。它在矛盾诱惑中成长,它的目的并非世俗功成名就,它是需要天然状态中依本然情志呵护而生,迎和将就是其大忌。
艺术精神跟随时代,现代人的精神过于多元而复杂,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从艺者生死疲劳。市场价值以不惜斩断艺术原生态为代价,重新定义着艺术价值。浑然其中不经意被釜底抽薪真气难续,是传统人文的落没时代,四围大多皮毛外挂,假相繁荣。
所以,当代中国艺术精神哪里寻?惟现代惟新人文惟新游戏或一厢情愿美其名曰“新传统”,就如从地球转到火星上去生存去尝试去冒险的感觉,未来究竟怎样?无法回应。
所以,当下靠近艺术,活在现代,尽可大胆运用商业思维趁早获名趁早获利已不为过,艺术与生活永远在传说中演绎,艺术之变,本体亦变,实属规律,大惊小怪确乎稀罕。
商业完全等同于艺术之日,人人都是艺术家,主动讨要购买与主动求关注求接受,合而为一,买单与不售已是次要,因为争先互动的行为本身已然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了,区别只在于是出自心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这似乎听来有丝荒诞滑稽,但事实时刻一直发生着。如若非要贴一个标贴,可命名为“伪时代艺术”,也可曰“观念艺术时代”。
壬寅春日记于京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