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随意的天空――深港少儿画展随想

  艺术创作是追求心灵和精神的自由过程,少儿绘画作品更应该是少儿心迹的真诚流露,是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观察和理解的真实写照,是其心灵物象的描绘和再现,少儿绘画贵在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少儿思维状态以及身心、个性发展的结果,从某角度来看,少儿绘画作品可以和艺术大师的作品相媲美,但它与大师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少儿绘画作品是在随意状态下产生的,他们行为不受任何社会功利的约束。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们都受到各种利益的驱使,少儿美术教育也不能摆脱这种情境, 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少儿美术大赛越来越多,部分教师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奖项,也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实惠,就不惜揣摸举办者的意图,一味地注入式、单一地定向思维或者是一厢情愿地教师画学生临等等教学方式,致使少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和真诚。

  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出于自身的长期兴趣,但没有机会学习美术,便把希望寄在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设计成长的目标,指望孩子成为画家,或者让孩子学一门技艺作为未来生存的手段,这使得家长也有过于急切的功利心,而这种急切的功利心,增加了孩子们的精神负担,也与少儿美术教育对心灵自由和真诚的追求是相悖的。有些家长还往往寄希望在几节课中可以解决孩子的全部问题,甚至在教室凭着自己的感受帮孩子画,更不用说在课前课后帮自己的孩子准备画具等,这样的做法在不经意中使孩子们失去了自己思维发展的那片随意的天空,而阻碍孩子的心智、技能的全面发展。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主要是围绕升学展开,使得我们的教育成为僵化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心身、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在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这些弊端,提出变“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这为少儿美术教育开拓了空间。少儿美术教育根本是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们通过绘画活动引发他们对世界及生活本身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心身个性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尤其是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他们确定的独立人格的基础,也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在绘画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去表现,培养他们的想像力和表现力,在这里老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孩子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教学程序,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自由、随意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再去表现它们。这种现代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比那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教育者必须首先把握少儿的心理特征,了解少儿的内心世界,要知道孩子在呀呀学语时,都喜欢涂涂画画,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和过程,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条件下,孩子才能主动参与学习并产生学习兴趣,少儿的绘画创作不是为了入选某一个画展或获得某一奖项,而是围绕天真和童趣而展开的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要善于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通过绘画学习加强观察力的训练,让孩子永远保持一种观察事物变化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才能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要充分地肯定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和创造,也就等于失去灵魂。因此作为老师要通过画面的表象,来探索内在的隐性的东西,请留意孩子画中的 “胡思乱想”,说不定这正是孩子的想象思维正在进步的表现。

  最后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望着白纸发愣是许多初遇美术时的孩子常有的现象,这并不是孩子不具备绘画潜质,而只是暂时没能表现的方式,作为老师,要留意孩子笔下的每一画每一笔,要善于发现画面中有灵性的东西,要帮助孩子肯定自我,并及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孩子完成自己的作品。

  天生具有探索倾向的少儿,好奇且好玩,常为新颖的事物所吸引,绘画活动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最好方式和途径,让他们把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率真的认识和情感,以及那些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认识和潜意识通过绘画的方式予以物化,他们那种对线条、色彩的处理能力,和得天独厚弥盖心灵的想象,以及贴近自然、贴近游戏似的创作方式,也的确让人着迷。

作者:陈湘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