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世纪,对于风云际会的中国社会而言,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时代;对于思潮纷沓的中国美术而言,是一个缔造经典的时代。作为以关山月先生的名字来命名的美术馆,研究和探讨关山月及其所处的时代相关命题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意义是我们的学术使命。
关山月先生身前将自己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品813件以及一批相关的图书和文献资料捐献给深圳市人民政府,这既促成了关山月美术馆的建立,也奠定了我馆“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学术基础。12年来,我馆相继开展了针对20世纪中国人物画(2002年)、“毛泽东诗意和革命圣地”题材中国画(2003年)、“建设新中国”题材中国画(2004年)以及“敦煌和20世纪中国美术史观、美术语言的关系”(2005年)等时代经典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艺术社会学和图像学的角度,以具体作品和文献资料为依据,对近现代中国艺术与政治结缘并由此推动艺术语言变革进程的艺术史现象进行梳理。与此同时,我馆还开展了对20世纪名家的个案研究,如齐白石(2000年 )、李苦禅(2000年)、高剑父(2002年)、刘海粟(2002年)、宋文治(2002年)、陆俨少(2003年)、亚明(2003年)、韩乐然(2007年)、黄君璧(2007年)、黄宾虹(2008年)等,以此来深化对“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课题的学术把握。
可以说,“关山月艺术与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系列学术课题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关山月美术馆独立的学术品格和追求的确立。本文集荟萃了我馆此学术方向历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专题展览的相关文献,虽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尚不足以涵盖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如此丰富的内容,但希望我们的努力、初步成果和这些时代经典选题能够为关注关山月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专家、学者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份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更希望对这一课题的长期关注与实践,能够使我馆日益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平台之一。
值此文集得以面世之际,我们不会忘记,12年来,在国内近现代美术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理论家陈履生、李伟铭、孙振华、鲁虹等曾担任我馆的客座研究员,对于我馆学术方向的确立和学术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记得邵大箴、郎绍君、朱青生、易英、刘曦林、卢辅圣、殷双喜、齐凤阁、尚辉等专家学者对我们学术上的指导,正是他们的长期有力支持,才使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得以更好的开展。
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着今后更为广泛的合作!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
作者:陈湘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