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使得新中国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更多的是在前苏联、东欧以及亚非拉国家之间展开,其中,文化交流活动是新中国力图打破西方封锁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年,关山月先生及其同时代的李可染、傅抱石、赵望云、吴作人、石鲁、刘蒙天、亚明等先生曾因受政府的委派,获得出访国外的机缘。他们不失时机地用手中画笔,努力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异国风情,从而产生一批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画作品,这些作品既是画家身处异域时心迹的真实流露,也是他们对于友邦风情的自然反应。同时,中国画家随着视野的开拓,如何运用传统的绘画语言表现异域题材、也成为当时中国画家们面临的新课题。他们对国外题材的不断探索,并在每一时期都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作品,这对探讨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语言的变化和题材的拓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我馆试图以“异域行旅”为主题,对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画家的国外写生活动进行学术梳理,力图呈现新中国美术这一特殊现象,从而引发学界对此课题的进一步关注。
最后,感谢各协办单位、画家家属对本次活动的鼎力支持和无私奉献,同时也感谢为此次展览付出辛劳的所有同仁。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2010年9月26日
作者:陈湘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