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亲爱的老莲大叔:
时光荏苒,转眼与你隔世对望已360多年了。
你的一切还好吗?你所居的“青藤书屋”荷花开得好吧!还时常与友人同游西湖饮酒愤曲吗?
明末清初,可真不是一段好受的日子,中原的艺术与疆土一样,受到了来自外力的摧扰。你在这样的时光里,仍然潜心于艺术的守望和内功,确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我知道你的性格,既较真又狂放。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但在你的身上竟揉合得浑然天成,实在令人称奇。我说你较真,就是对绘画的执着与钟情。你的《红莲图》便是一个见证,所有的线条柔和而温纯,表露着一种高雅的情致;《蕉林酌酒图》则另有一番意韵,人物与配景悠然相映,散发着一种逸闲的情调。你的很多其它作品,也蕴含着舒缓平淡之美,早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由此可见,你的心是平静的,气闲神定,才会画出如此清秀舒畅的线条和优雅的意境。
人们说你狂放,主要是指你的嗜酒和好色。这是你绘画之外另一道景致。你更是一位性情中人,常常看不起有钱有势的人,不愿意赠画卖画给权贵富贾,但却乐于将好画作送给歌妓或下人,实在令人费解。好的艺术作品,理应让有身份的人拥有,才会有真正的价值。你却背道而驰,实在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藐视。
亲爱的大叔,这就是你的可爱之处,独特而不可理喻。你尤如一个画家与玩家的综合体,既游离又神合,尊严与不羁这两个幽灵,随时在你的人生段落里闪现。
人们常常大谈《水浒叶子》,说是你的重要大作。我细作考量,却不敢苟同。我压根儿就不相信那是你的作品,一看便知这套木刻版本与你的绢本作品大相径庭,人物的动态与手足结构粗糙生硬,线条的方折直拐更不是你的本色。众所周知,你一向崇尚高古,圆润匀称的线条才是你的所好。也许是你的作品被他人刻版时,走调变了模样。但不管怎样,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经典名著,明明有108将的生动形象,在《水浒叶子》里仅见40人,算是大打了折扣,不管作者是谁,这样的残缺让历代的学者和百姓都深感遗憾。
这种遗憾已经延续了300多年,实在让人觉得难受。
当然,后来也有人尝试画过梁山108将,可惜都未见有独特新颖的佳作。就算当代有人再作尝试,却都是在写实路子上进行“记叙文”式的描绘,谈不上艺术造诣有多高,更说不上有什么新的审美发现或独特的创造。
我为此忍耐了很久,也孕育了很久,更努力了很久很久。
我这次决定挺身而出,把我数十年的积累来一次强烈的喷发。
老莲大叔,我终于可以向你大呼一声,我来了!“方立梁山108”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以新奇的原创面貌,以告慰你飘遥多年的远灵。
我还想告诉你,我想做的,不是纯实用的插图式表达,而是期望在美学上进行新颖的开拓。当你直面这一个个全新而夸张的人物造型,便感受到全所未有的新鲜享受,领悟到形神兼备更新的意义。还有,我决定赋予线条在绘画上更高的定义。我把线条对不同物象的表达赋予更广阔博大的内涵——每一段线条对不同物象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大千世界所有的宏观和微观的追索,都是无穷尽的,线条的表达也是一样,会有无限的演绎。这既是一种线条的哲学,更是一种宇宙观。
思想打开了,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期待着,同时也相信,以后的画家要画出新样貌的梁山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会想起你老莲大叔,还会有360多年后的另一位画者方立,这尤如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中国的艺术史将会由此而丰富。
许愿不等于应证。这一切,还需要历史的有力大手,作出检验的证明。
好了,闲话少谈。
祝
艺术无疆!
晚辈画人:方立搁笔
2012年中秋之夜
作者:方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