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把经过改造的汉字,或者说以汉字为素材,做成一座座巨大的雕塑品,而且连成宏大的雕塑群,应该说是刘永刚的创举。”
昨天下午浙江美术馆开幕的“刘永刚线相艺术展”,就连浙美大院正前的那块空地,都成为展出场地——若干座色彩鲜艳的雕塑,是他根据中国古文字所具有的构字特点,将平面化的书法符号转换成了由墨玉粗打精磨而成的作品,一向出现在纸上的汉字在这里站立了起来。虽然不能辨识,但却也颇值得玩味。这正是他所创造的“字碑”式雕塑。
而他的水墨创作,受日本少字数书法的启示,大多亦是以少数几个变了形的中国字为主角。
刘永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其早期的代表作《北萨拉牧羊女》曾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并获优等奖。1992年,他考入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学习,在学习期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学生大师奖”与“达纳一等奖”。
记者郭琳
杭州日报
作者:郭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