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前从前再从前

  那是一个炎热的北京夏日,这个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完全改变了模样,人们甚至还来不及记住今天就已经跑向了未来。 于是,年长的人开始怀念,年轻的人开始好奇,突变之前的北京该是怎样一副样子?除了作为城市标志而存在的胡同,老北京中还有什么可以值得记忆? 油画家毛以岗用自己的画笔回答了这个问题。 毛以岗的工作室坐落在一幢高层建筑里,因为炎热,他在为我们打开大门的时候,一副居家的随意打扮,宽松的T恤,同样宽松的短裤,头发理得短而干净,一口纯正的京腔京韵,轻易地就在彼此之间拉近了距离。 工作室的墙壁上,是毛以岗新近创作的一幅北京古城画,这幅几乎占据整个墙壁的作品,无论从尺寸还是内容气势上都让我们在唏嘘赞叹之后,只能用两个字形容——“宏伟”。   画面中的北京是在民国时期,观者站在作品之前与其对望的时候,仿佛是站在一个较高较远的地势向下俯视这座百年前的城市。画面最近处是一片青灰色的素雅,那是一幢幢古朴而极具韵味的四合院屋顶。因为是俯视,所以眼前的四合院变得密密麻麻,我们将手轻轻 地放在画面上,被手盖住的竟然就有5幢房子。近处的四合院每一幢都是门窗俱全,院落结构清晰可见,甚至在一些穿梭于四合院中的小巷中,都能看到寒冬过去留下的残雪。一簇簇的树木点缀在青灰色的民宅之中,将整片的“青灰”看似随意实则恰到好处地分割成许多块。   紫禁城!这片金色的建筑群,像一条火红的巨龙静静地俯卧在周围一片青灰之中。画家用强烈的红灰对比,让观者感受到巨龙那蠢蠢欲动并随时打算凌空而起的热情。毛以岗又用先前同样的耐心,将紫禁城的角楼、宫殿、城门一一精细描绘,让我们在细腻的笔触中再次读到恢宏的语言。   紫禁城的远处,便是一片轮廓已经不很清晰的民居,它们背靠山脉,而山脉的色彩已经与天空中浮现出的朝霞浑然一体,让人辨不清何谓天,何谓地。   毛以岗的作品有磅礴的旧北京全景,也有一些老胡同的局部。如果说他的全景是用“势”让人叹服,那么它的胡同则用“精细”令人赞叹。   在《胡同》中,灰、黑、白的色调让人仿佛感到一种老照片记录下的古旧。这是一幢民居的外景,时间的冲刷已经让原本红色的大门呈现出棕暗的色彩。而浮现在上面的道道白色,令人想到是年节过后撕去春联后留下的印记。墙壁原本也是凝重的青灰色,但多年的雨水已经将它的一些地方洗刷出一片惨白。门口是一条窄小的胡同路,也许是刚刚下过雨,混合着泥土的道路上划出几道明显的黄包车轮印记。与通常描绘胡同的作品不同,毛以岗用拉黄包车和坐在车内的两个人,打破了胡同的静谧。这两个人显然刚刚从胡同的拐角处转来,然后在车夫的拉动下向画外跑去。与旁边民宅上砖与砖的垒痕都清晰可见相比,这两个人的轮廓显得有些模糊,车内的人团着手,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好像在闭目打盹,而车外的人将帽檐拉得低低的,只看到一张嘴吃力地大声喘气。对于人物虚实的处理,毛以岗说:“这两个人好比遗留在历史中的人物,他们对于现代人可能已经模糊不清,仿佛一道影子随时划过画面。而那些建筑如果得到珍惜,却是可以长久地存在的。” 与毛以岗告别的时候,他送给我们一本自己的画册,以为北京旧城的影子会再次出现在画册的页面上,却没有想到,竟是一些桂林山水、苏州园林的作品。其中的精巧一改北京旧城的宏大,甚至让我们不能相信这两种风格迥异的作品可以出自同一位画家。毛以岗看着我们的疑惑笑了:“我喜欢自然的景象。”。   门外继续是一片轰隆的建设景象,望着那高高的楼群,我们不禁想到,对于毛以岗来说,北京最自然的景象也许不仅是他一出门就能看到的这片欣欣向荣,还有从前、从前,再从前……

作者:武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