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戈壁雄风 大漠情结---析戈沙的丝路题材版画

   戈沙的版画艺术犹如其名字一样,与戈壁沙漠紧紧联系在一起,虽因他社会经历丰富、文化视野开阔而使作品题材取向具有多样性,但丝绸古道一直为他所钟情,并成为其版画创作的主旋律。
  戈沙丝路题材版画的创意与价值可从两方面感悟,一是宏阔气势展现的审美空间,一是殊异情境标志的精神向度。前者以赏心悦目的视觉方式,抒发画家对丰硕文化古迹和大自然的挚爱情怀;后者以耐人寻味的象征体,转述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就形式语汇而言,这类版画以气势见著,作品大都是满构图,宏阔而深远,或凸现戈壁的浩瀚、古堡的雄伟,或刻划石崖的繁富与风沙的暴虐,由于刀法细密多变,点刻、线刻交融,阴刻、阳刻结合,构成不同的韵律,使画面充实而不空灵,并富有动感。而一些套色版画的色彩则是简括洗练的,一般只套二、三版,如《佛之光》、《古堡》、《孔雀河畔》等都单纯、响亮,与刀痕一起,构成不同的情调,映现出河西走廊上特有的造化奇观,外溢着主体独特的审美感受与情趣,与骆砣、胡杨融铸为豁达、雄强的意境。
  驼队之于戈沙的丝路题材版画具有特殊的意义,每幅作品都离不开骆驼,它犹如主题曲,以高亢、雄浑的旋律,令人感受到一股精神力量。但画家对骆驼并不精雕细刻,往往以剪影效果显现其钢浇铁铸般的造型,迎着风沙、踏着大漠,迈着沉重、坚毅的步履,向着既定的目标,永不停息。这是顽强拼搏的精神的象征,是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的体现。在不厌其烦地描绘“沙漠之舟”的同时,画家还满腔热情地刻划被誉为  “沙漠中的勇士”的胡杨林。胡杨作为能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优良树种,耐干旱、抗风沙,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胡杨林》、《胡杨林中》,画家以郁郁葱葱的绿色长廊,显示胡杨在改变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而在《大漠枯林》、《胡杨魂》等作品中,则以老辣粗放的刀法,着力刻划胡杨钢丝铁钩般的筋骨,它不屈不挠,倔强顽强,默默地抵抗着干旱、沙漠的侵袭,高唱着生命的赞歌。
  应该说,这批丝路题材的作品正是作者性格的体现,激情的外化,和他在人生旅程中拼搏的记录。如果联系到戈沙自幼坎坷,17岁步行千里到北京求师学画的经历,如果回顾他在艺术的大漠中近半个世纪的跋涉,也许更易于理解画家的艺术取向和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作者:齐凤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