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955年,张大千经台湾赴日本东京,筹备在日画展。旅日期间,大千住在东京上野公园区的帆台庄,画了三十几幅题材不同的画,其中三幅中堂是以大千故乡四川的胜景为题材的山水,《剑门》即其一。张大千说:“这三幅山水都是写生,在抗战时期,我自成都乘飞机到重庆,途中遇到日机来袭,飞机不敢降落,飞往山区躲避,盘旋了两个多钟头,才平安回到重庆,这些景致都是当时在天空高处看见的。奇怪,古时没有飞机,山水画的布局却都是鸟瞰图,古人的想象力真是伟大,不可思议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同年12月,张大千画展在东京日本桥“壶中居”二楼画廊展出。壶中居是权威的古董古画店,画展一开幕,立刻轰动日本一批研究古文艺的同道。尤其日本画坛巨擘梅原龙三郎,对大千钦佩不已,劝其进军欧洲画坛,梅原的一席话,启发了大千欧游之兴。
展览结束,除三幅中堂为非卖品外,余者全部售出。画展的成功,令大千满怀信心地准备巴黎画展,临行前,将三件中堂之一的《剑门》赠送好友王之一,另两幅据说在翌年大千的巴黎画展上,为法国国家博物馆购藏。
王之一(b.1920),1942年留学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摄影科,在大千旅日期间,由于语言不通,一切公私生活,皆借重王之一夫妇协助与照料,彼此相交甚深。《我的朋友张大千》一书,便是王之一为纪念大千逝世十周年而写。
剑门位于川北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为古蜀道要隘。两旁断崖峭壁,直插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一千多年前,李白在《蜀道难》中慨叹:“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观《剑门》此画,以平远取韵,高远取势:起伏的山峦,用披麻皴法写出,上面布满苍润的林木,从画面左下方如龙蛇般曲折向上,逐渐变为斧劈法绘出的岩岭,巍然高远,折向右上方,与右侧结构峻削的岩石巨嶂,成合围之势,而剑阁遥遥其间,剑阁之下,两峰之间,飞瀑弯曲奔流而下,与山间的白云一道,突显出剑门险峻博大的气势。画面右侧暖色调的淡赭,与画面左侧冷色调的花青,表现出峰峦的阴阳,益现其高峻幽深之致。
张大千的绘画美学,基本上追求唯美主义。他说:“画以表现美为主。”至于美的标准,他曾有所说明:“画有三美:曰亮;曰大;曰曲。”这三美,是张大千对绘画美的追求,也是他的美学观。陈从周评张大千的画“境界大、笔力大、气势大”,大千的“大”,既是指画的整体格局、气度、境界,要有雍容大度的气概,能不局促、不拘泥,但也离不开画幅面积的“大”,才容得下丰富的内容。
由此理念引导,张大千创作大画,着意彰显的是自己的气魄与功力。质诸《剑门》,取意高远,大开大阖、曲折蜿蜒而雅丽静美,正是这种美学观的体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