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07 10:04
白与黑形成强烈对比已经成为纽约切尔西区和苏豪区十多家画廊的展览主题。当代艺术家和一些老艺术家正在探索感受色彩理论中这对关键反差的非正统和非典型途径。而他们所创作的一些作品蕴含了深奥的阴阳之道,同时将黑白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最苍白和最黑暗的风景画
两位摄影师朝着相反的目标拍摄了两张风景照。在Flowers画廊,布穆恩试图通过捕捉海滩雪景将尽可能多的白色纳入其风景照中。与此同时,在纽约Miyako Yoshinaga 画廊,朱明德则利用打印技巧将一张山地森林照填充很多的黑色,这些黑色看起来就像闪闪发光的黑色金属片。
极具讽刺性的是布穆恩的白色海滩照中有一条黑色间隙,而朱明德的黑色森林照中却有一条白色间隙。在一幅名为“Naksan #934”的摄影作品中,这个韩国海滩的所有白色使得日本海的海水显示为黑色。而在一幅名为“Mt. Halla”的作品中,山顶森林的所有黑色赋予了叶面一个白色的光环。在“阴阳相依相存”这一原理的作用下,最黑的森林中透出些许白色,而最白的海滩则显出些黑色。
雕像中的阴阳效果
类似地,彻西区的两名雕刻家也打算创作出一个色彩为压倒性黑色或白色的雕像,然而雕像都呈现出了一些相反的颜色。
在纽约奥古斯汀艺廊,珍妮·安托尼利用聚氨酯树脂创作出了一个骨架状白色篮子。但是从三个角度看,所有的白色都掺杂着阴影。篮子上方肋条的影子投在了下方的树脂骨架上,而整个篮子的黑色影子又集聚在篮子下的地板上。
在马修马克思画廊,托尼·史密斯展示了一个受古代泥砖建筑启发创作的大型黑色建筑“Playground”。虽然该钢制雕像的每一个面都被漆上了黑色,但一些面却呈现出极亮的白光以至于它们看起来不再是黑色的。展厅所有的白墙更加强了这一效果,所有的白色反射面使得称“Playground这个作品是一个全黑的雕像”很难。
盒子中的昆虫
两位艺术家都用黑色和白色展示了盒子中虫子的无限魅力,尽管他们利用了非常不同的媒介创意。
在BravinLee Programs画廊,阿帕罗·萨德通过一张有着无数针孔的纸对点画法进行了重新诠释,这些针孔投射出无数点状阴影,而这些阴影又构成了一个图像。在名为“Void”的作品中,所有这些微影构成了一位妇女、一棵树和盒子中的虫子,其精致的效果令人着迷。整个作品看起来就像盒子中的小虫感受到了艺术并自己挖了那些洞。
在Tanya Bonakdar画廊,“昆虫可能是艺术家”从隐喻变味了现实。托马斯·萨拉克诺已经学会如何使蜘蛛成为雕刻家。托马斯在不同时间将数只不同种类的蜘蛛放进一个玻璃柜中,其结果是玻璃柜中呈现出美妙的丝绸漩涡。在一个黑暗的房间中,只有一束光照着这个装置时,黑白对比凸显。
黑色的绘画“头皮屑”
我内心充满爱意地使用头皮屑这个词。它看起来像是形容这些画作的正确词语,在这些作品中,黑色结构洒出一些黑色“头皮屑”在白色背景中。一些人可能认为这些黑点玷污了白色背景。但是纯净很无趣,黑色斑点刚好给这些苍白背景增加了一些视觉趣味。
在弗里德曼画廊,萨默·维特的黑色银酒杯出现在“Cups”作品中。杯子四周的图形在色薄片、圆点和液滴之中不断变幻。这些污点使得黑色的杯子看起来更结实,打破了白色背景的单调乏味,营造出了一种喷雾效果。
在Petzel画廊,乔伊斯·佩萨托在“Duck Soup 7″作品中用杂散的符号围绕着一只黑色鸭子。这看起来就像这只鸭子正洒出一些碎屑。在维特的作品中,碎屑在深黑色图形和白色背景之间提供了一种中间空间,起到过渡作用。而在佩萨托的作品中,这些杂乱的图形加强了鸭子脸上显现出的狂躁感。
春天的花?多有独创性!
我们经常会看到用绿色等明亮色调描绘自然。两位艺术家将这些常规抛之脑后,仅用黑色和白色就让人们的注意力落在了线条和图形上。
在金姆福斯特画廊,罗恩·德斯梅特在“Persephone’s Garden”作品中使花瓶侧躺。这个带了混合媒体元素的玻璃雕像成功使花朵看起来更古怪。延伸出来的花蕊看起来就像手臂,而垂落的长长叶子看起来就像腿。整个雕像看起来就像外星来物,如此怪异的花令人耳目一新。
在纽约前波画廊,闫珊春(Yan Shanchun,音译)提供了单色的画作和版画。仔细观察,人们会发现一系列黑色图形似乎溶解在在白色背景中,这样一来,景色看起来若隐若现。
颠覆性条纹
这两位艺术家都以非传统的方式创作黑白条纹。
在朱莉索尔画廊,亚当·梅格亚利用自制狭缝扫描技术和自定义计算机程序拍摄了香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的景象。在“Urban Flow 333, Hong Kong”作品中,计算机程序将城市嘈杂繁复的背景转成发光的黑白条,而之下是打着伞行走的行人。色彩的缺失使得使得这些黑白条成为焦点。
在安东柯恩画廊,大卫·拉特克里夫受波德莱尔的启发创作出了条纹状的流星雨景象。在“Untitled”作品中,白色朦胧的流星尾在黑色背景中发光。流星完全呈直线排列,它们拖曳的长尾使人们的目光忍不住跟随之。
黑白世界末日
由英国艺术家克里斯和阿尔法·马森组成的“Chris Hipkiss”团体完成的一个作品独具一格。在“Why the sun?”作品中,一个巨大的旋转装置悬在人类的上方。杂乱的图形互相抵触,构成了奇怪的形状,再加上细节严谨,整幅作品令观赏者为之震撼,同时也抹去了他们关于黑白可实现的艺术效果的前概念。
这幅作品的标题是“为何太阳”。众所周知,人们需要太阳或强烈的人造光来观察色彩,否则一切都是灰暗的。当一个地狱般的世界虽仅有黑白两色却这般迷人和令人激动时,这也就难怪它的标题嘲讽似地发问——为何太阳是必要的。谁需要颜色?虽然颜色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如同阳光般,但是漫步于这样一个黑白世界似乎感觉不到色彩有多么重要。当色彩消失,这些古怪的耐人寻味的效果却一一显现出来。
来源:凤凰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