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博彦&黄承聪摘得2016三影堂摄影奖

2016-04-09 21:00

  4月9日下午,2016年第八届三影堂摄影奖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最终,来自香港和新加坡的组合林博彦&黄承聪凭借作品《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摘得大奖,并获得八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资生堂摄影奖则颁给了艺术家王岩的作品《母亲河》,她获得了两万元的奖金。

  林博彦(左三)与黄承聪(左五)领取三影堂摄影奖

  王岩(左)领取资生堂摄影奖

  林博彦&黄承聪作品《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

  展览现场《两位业余摄影爱好者不合时宜的工具》

  作者自述:

  数码摄影令影像的生产更大众化和民主。但随着相机的操作变得自动和直觉化,对使用者而言,工具的运作原理,其潜在预设的规则变得愈加隐蔽。而图像被加诸语义的过程中,相机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相机是被预设去制造某类影像的,而每一张照片只是实现了预设的一种可能。

  当我们放弃了解和批判制作影像背后的规则和限制,那么看似让摄影变得更自由的科技,其实可能限制了新的叙事方式和产生。

  我们尝试从制造影像的工具、方法和过程入手,去解构和反思摄影的根本元素。

  作品里使用看似古老的技术:这不是出于怀旧,而是因其灵活性更能阐述相机在拍照时扮演的角色。我们尝试挪用和颠覆说明书中的影像语言:扮演着相机的操作者,看起来在示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但实际却入侵了设备,赋予他们新的功能。

  王岩作品《母亲河》

  展览现场《母亲河》

  作者自述:

  “母亲河”遵循一个严格的分点拍摄计划:将中国的母亲河之一,长江,按照100公里的精确间距用大画幅胶片相机进行拍摄。长江漫长的生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起落;而它的空间之旅则压缩了从蛮荒到现代的所有工业发展段。分点拍摄她首先是一场当代的探险活动。在克服种种困难到达目的地之后,摄影师如何才能理解并拍摄这些完全不能事先挑选的、并涵盖如此广泛的地域的63个等分点?“母亲河”是长江的一位女儿虔诚并艰辛的朝圣之旅。同时,它也是围绕神话、地图学和景观摄影的一次详尽的、几乎有强迫症性质的严肃探讨。这种类似科学采样的方法学和摄影的呈现方式,如何可以对“长江——母亲河”这个复杂、多面的神话进行解读?

来源:佳友在线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