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答书法报“名家工作室十八问”

  一、我工作室,别号“借闲堂”“闹红画馆”。

  “闹红”二字取之北宋词人姜夔的《恋奴娇·闹红》,他称其“闹红”为“意象悠闲,不类人境”。

  二、“借闲堂”三字由我自己题写,我父亲也题写过;“闹红画馆”由我自己题写。去年春节我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了“闹红·汤立书画展”。

  三、十三年前我来北京买了这处环境不错的房子,闹中取静,就自号借闲堂主了。

  四、用于作画的工作室另加书房有两百多平米吧。

  五、我的画案能画丈二匹。

  六、已足够用了。

  七、工作室有画集、书法类,看书另有房间。

  八、藏书谈不上。

  九、我画画的时间没准,有时一连几天不画,有时从白天画到晚上。总之是有感觉才动笔。

  十、去年新华社给我作了个小专题片,片中我称自己是“四分看书、三分书法,三分画画”。

  十一、我在几个大学讲课时给学中国画的学生开的要读的专业书单:冯天瑜等人合著的《中华文化史》周振甫的《文心雕龙选译》任继愈的《老子新译》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沈子丞的《历代画论名篇汇编》梁漱溟的《中国文化的要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许倬云的《历史大脉络》等。说来不好意思,这些书,我自己都没好好看完。

  我自己喜欢看闲书,什么中医、养身、小说类,最近在看《史蒂夫·乔布斯卷》。

  十二、学画头两年时我临过任伯年、吴昌硕,后来就不临了。不管是中外古今,画家的画我只看不临。

  十三、书法我也是看得多临得少,我临过的帖有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以及《散氏盘》《瘗鹤铭》。

  十四、我带学生,前两年带过高研班,现在不带了,我老了,要给自己多留点时间。不过,现在还带着研究生,不多,一年只带两个学生。

  十五、北京的书画家都忙得很,加上我好静,所以,邀朋友、同道来聚不多。当然,年终是一定要聚聚的,北京的书画家要聚也大多是借画展开幕之机会聚聚。

  十六、朋友、同道相聚的话题既关乎艺术,也有更多的话题。

  十七、还想“大器晚成”呢,(一笑)不画哪行?但你说的大的创作计划是没有的,我画画是随性而为,量力而行。

  十八、如果说我有理想中的作品,那便是些从画废的纸堆里拣出的、经过加工反败为胜的,或者是不期然而然、不期遇而遇的作品,其他满意的不多,更谈不上精品。

作者:汤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