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30 10:39
作者简介:易水堂藏玉,盛世收藏论坛“玉器、玛瑙”版块会员,2014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
戈,是一种兵器。由戈头、戈柲(音bì,长柄,多为竹、木质,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组成。现在我们所讨论的“戈”一般都是指戈头,因为其它部分很难保存。
玉戈与常见的青铜戈相比,多数无胡,戈援的头部虽然坚硬锋利,但从已发现的这些玉戈来看,多数尺寸很小,且无使用痕迹,说明这些玉戈不是用于实战搏击的兵器,很大程度上应是一种用于礼仪的仪仗器。
据考证,以玉为原料雕琢的玉戈最早发现于距今5300年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M29墓葬中,通长18.5厘米,内长3厘米,宽9.2厘米。形制略似矛,宽援,内部较窄短,上有一穿孔。制作稍显粗糙,刃部较钝,仅象征性地磨出刃口。
《诗经?大雅?嵩高》载,王命申伯“锡(赐)尔介圭”;《大雅?韩奕》亦有“韩侯入疑,以其介圭”的记载。玉戈在王权与巫术紧密相联的氏族、奴隶社会彰显着权力、礼制的威严和肃穆,西周更是玉戈作为礼仪性兵器的最后的辉煌时期。
西周玉戈,长18.8厘米,宽2.3厘米,厚0.45厘米
西周早期,一些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戈较多地体现了礼仪用器的性质,形体较大,援刃锋锐,雕琢较为精细。部分玉戈的造型更加讲究对称性,其中规中矩的形态,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玉戈在西周玉器中所占比例较大,各地西周墓葬中多有出土。
此戈“内”边保留了玉料的原始状态,并未切割、打磨,古人治玉工艺可窥一般。
经过商晚,玉戈逐渐向小型化、对称性的方向发展,西周玉戈进一步体现出小型化的趋势。此外,西周时期的部分玉戈进一步强化了商晚期以来玩赏性特点,尺寸大致在15-20厘米之间,装饰简略,小的甚至只有4-5厘米,仅具戈形。此类玉戈大量出土于中小型墓葬中。如陕西宝鸡茹家庄井姬墓中出土的一组串饰,由贝、小玉戈、小玉鸟和小玉鱼组成,小玉戈共有13件,形体极小。这些小玉戈与其他饰品相间排列,组合搭配很有规律。河南三门峡辘国墓地出土的玉戈也有类似的情况。
西周玉戈,长7.2厘米,宽1.7厘米,厚0.3厘米
此戈器形小,符合西周玉戈玩赏性趋强的特点。
来源:盛世收藏-资讯-古玩知识 作者:易水堂藏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