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9-12 02:00
2015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导言:已经举办两届的西岸艺术与设计艺博会,在品质上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而在探讨艺博会成功举办的同时,一条与整个西岸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条也在逐渐清晰。从艺博会,延伸到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师工作室,再到美术馆的群落,艺术品的保税仓库等。西岸正在完成一个集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易、后台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模式。对于整个区域的发展,西岸集团产业推进部副部长陈安达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西岸的模式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暂时还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因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委员会,希望能够让这个新型的艺术产业走得更稳,并在今后的探索中,逐步地完善它。”
作为国有企业的西岸集团,在政府的支持下,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上。当然,这其中随时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至于西岸的未来将如何?陈安达表示,将有待时间来验证。
西岸集团产业推进部副部长陈安达
雅昌艺术网:首先,从今年的参展商来看,艺博会本身在规模上是有所扩大的,且本土画廊也有所增加,而在设计的部分似乎有所减弱。这是今年艺博会的一个小的变化?
陈安达:画廊的规模确实比去年多一些,主要是去年博览会做完之后整个反响不过,所以去年参加的画廊今年选择持续参与,还有一些海外、国内的画廊踊跃来参与,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按照我们之前对西岸博览会的考察与定位,在规模上应该不会做第二次扩大了,还是要坚持一个高端、精品的路线,不可能扩大到一个200、300家这样的规模。
今年设计还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外门廊做了设计的综合展示厅,所有的公共部位包括论坛的空间、餐饮区也都是请了设计师来做的。今年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艺博会把周边的艺术示范区囊括在里边,包括五位当代建筑师的展览,还有来自西班牙的ABALOS+SENTKIEWICZ展览,所以设计和艺术依然是博览会的两个主题。
雅昌艺术网:所以对西岸来说,精品化会是它所坚持的路线?
陈安达:我记得去年艺博会结束之后看过一篇《苏黎世报》的报道,谈到精品化的博览会在2014年有很多崭露头角的,第一个就提的是西岸艺博会。所以我们跟巴塞尔这样的大型博览会还是有差异的,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始终希望保持着对博览会本身的态度、探索未来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每次都能给大家一些耳目一新的东西,当然尝试可能也有对有错,但态度是希望创新博览会的模式。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谈到这次博览会将周边许多的设计师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囊括进来,成为一个“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这样的聚合其实是西岸整体发展的中的一个规划?
陈安达:西岸未来想呈现的产业主体可能是像建筑师、设计师,包括艺术家、艺术机构、创意产业或是媒体的策划机构、运营机构,比较高端的创意人群来组成的。在西岸整个布局当中,有两大主线:第一条主线就是以传媒产业为主的’梦工厂’,这会是一个传媒产业的集合;第二条很重要的主线是艺术品产业,从艺术品的创作、展示、交易以及保税仓库的后台服务,将会使这个区域整合成一条新兴的产业链。
在第二条主线中,初步架构是以美术馆群落组成的展示平台,还有艺博会交易的平台,以保税仓库为核心的艺术品后台服务,以及艺术家、设计师工作室等部分组成的。
在这两条产业主线的带领下会延伸出另一些东西,比如文化产业金融的一些服务。金融、艺术品、娱乐传媒这三方面在今后将搭建起这个区域的框架。
2015年西岸艺博会现场
雅昌艺术网:西岸这样的整体规划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选择以文化产业为导向?
陈安达:我觉得可能也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发展,不能说西岸是如何地高瞻远瞩,但是我觉得我们做的策略和规划是参考了国外先进城市的,我们评估了上海本地的情况以及这个区域的情况。本身这个区域的先天条件非常好,不管是从地理位置、交通还是说可开发的程度上来讲,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再加上我们预计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于文化艺术这一块的带动、需求包括互相促进的关系,所以当时给了这个定位。当然这两年做下来之后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反映,说明当初这个选择还是非常正确的。
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摸索,西岸不像一个单一的园区,它是一个很大的区域,还在不断地延伸。最早我们的一个数据是8.4公里的岸线,7.4平方公里的腹地面积,随着我们开发的加深,目前我们的数据是11.4公里的岸线,10.4平方公里的腹地面积。相比798、上海M50一些聚集区,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大型的区域规划,这块土地的载体的量是足以承载一条产业链甚至多条产业链去生长的,未来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平台。
雅昌艺术网:确定这样的整体规划大概花了多长的时间?
陈安达:我们从05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七年的时间不断地去调整,看非常多的稿子,不断地找到大的咨询公司探讨这个话题,不断地推翻、重来。整个公共开放空间的改造是08年开始的,2010年改造完成,2012年定位下来要做以文化产业为主导的方向。
雅昌艺术网:所以在这样的整体规划下,整个西岸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的预设范围内?
陈安达:对,我个人认为西岸不会发生像许多艺术区出现的问题。比如以前都是艺术家聚集地,用地成本高了之后艺术家不得不转移这样的事情。对我们来讲因为区足够大,我们会划定出若干个范围给到不同的产业属性,所诞生的效应在整个区域里面是彼此分享的,这个跟提高租金做法就不一样了。
比如一个商场里面你总是会看到电影院的,但电影院他们是不赚钱的,可是会为商场带来人流和动力。比如我们这个区域艺术品的附加效应会散发到传媒港的区域等。所以对我来讲以后不太会发生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因为本身就是一个长远的规划。
雅昌艺术网:西岸这种新的文化产业的尝试,在其他的地方没有可借鉴的一个样本?你们在具体做的时候是怎样去考虑的?
陈安达:我们特别尊重专业人士的意见。从代政府的开发者角度来讲,我们提供更多的是配合支持的东西。专业的东西,请专业的人来把握。比如我们今年上半年组建了西岸第一个“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今年第一届的主席就是丁乙老师,其他成员还有周铁海、乔志兵、王薇、余德耀、刘香成等,不管我们以后推怎样的计划我们都希望他们提出比较综合的意见,所以我们要融合这些群体来帮我们一起出谋划策。博采众长,肯定是要多看、多吸收,然后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做新的调整,这个与国情、社会发展、经济情况都是有关系的。
2015年西岸艺博会现场
雅昌艺术网:对目前的西岸来说,它最大的特点是否在于,许多的入驻机构都是民营的,所以既有规划性,但也能保证区域内的机构本身的健康发展?
陈安达:我们这里不管是美术馆还是文化类的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一个是民营的,第二不带周边开发的。在全国会发现很多文化类项目是有带周边开发的。是以美术馆、商务楼、酒店这样连带开发的模式,用商业开发资金去补充文化体量,但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模式。
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定位,第二件事就是把整个的氛围营造好,有硬件上的,有软件上的。我非常感谢这些落户的美术馆的企业,是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不断地催生这个地方形成新的生命力,带动了很多人知道了这个西岸这个区域,这是大家共生的一个关系。
雅昌艺术网:那么对西岸来说,是否会存在政策的变化从而影响它自身的发展的问题呢?
陈安达:不能说政策对一个区域的发展没有影响,但如果政府政策与产业上互相能够联动起来,从美术馆或者是公益艺术机构的运营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这方面释放一部分压力,可以做得很好。
我们在不断地寻找这种合适目前状况的模式,我们也会给政府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认为这一天始终会到来的,因为你看从现在宏观的政策角度来讲,不断地去重申民间力量的重要性,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国家更多的是像我们一样是把配套服务、管理这一块东西做好,让全民能够参与到这个市场的发展当中,这样市场才能真正往好的方向发展。
雅昌艺术网:9月份的“上海城市艺术季”现在很受到关注,西岸作为其中的一个样本,怎么看艺术在城市中的意义?
陈安达:我觉得这种扎堆是有必然性的,一个是市场的需求,第二所有的运作方越来越意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这种扎堆是自然形成,是没有组织的。现在发现这种自然生长的感觉是非常好的,每个人都在自发地做这个东西,大家不谋而合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气候,这种感觉最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过程当中要有多元的文化,有宽松的环境去催生更丰富的活动。我觉得是社会发展的车轮到了这个位置,没有说预谋干了什么事,大家只是共同想到了这个点,包括西岸艺博会、photo上海,各个画廊的展览,大伙儿有点儿忙,但是很欣喜地看到这种局面的产生,也只有在真正自发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生成一个活跃的艺术市场和环境。
(实习生:段维佳)
【相关链接】
【西岸艺博会观察之二】西岸艺博会VIP开幕战报 装置多媒体作品的试水平台?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香港白立方总监周晓雯:用精品来对待西岸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站台中国陈海涛:博览会不应该一味的扩张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豪瑟沃斯画廊总监Neil Wenman:中国的影像收藏正逐渐成熟
【2015西岸艺博会系列专访】陈安达:打造文化 艺术 传媒的新型西岸模式
【雅昌专稿】2015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开幕 全新精彩现场图集出炉
【雅昌专稿】2015西岸艺博会 “雕塑 影像 装置多媒体作品”抢先看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段维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