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影像的多种表现方式 盈艺术中心展出影像群展

2015-09-13 00:00

2015年年初创立,并于7月4日在在自己的第一座位于上海的艺术中心内邀请十七位(组)艺术家(组合)以“新秩序”为名完成开馆展的盈·艺术中心,9月12日再开新展。由策展人吕多维克· 德· 维塔(Ludovic De Vita)策展的“有一天,一切都会变成真的——影像艺术展”,邀请了中法两国的八位优秀艺术家,秉持疑惑和批判的态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阐述了“现实与虚构”这一主题。 展览现场,展览以色彩节奏作为观展的引导线索
展览现场,展览以色彩节奏作为观展的引导线索 展览展出了四位中国摄影师与四位法国摄影师的代表作品,八位年龄跨越1958至1983的中法摄影师从各自的角度,以摄影的方式探讨“现实与虚构”、“生命与价值”。在沪上热闹非凡的中国第一个专题性博览会“Photo 上海”开幕之际,盈·艺术中心的这个摄影展在参加展会之外从画廊角度参与着摄影艺术的推广。 展览现场,画廊空间在后部搭建了二楼的夹层
展览现场,画廊空间在后部搭建了二楼的夹层 展览邀请的八位艺术家包括德尼·达扎克(Denis Darzacq)、弗雷德里克·丰特努瓦(Frédéric Fontenoy)、雎安奇、罗希、莫毅、尼古拉·威姆斯(Nicolas Wilmouth)、铁鹰、文桑·德巴纳(Vincent Debanne),有意思的是,除了唯一一个八零后艺术家罗希之外,其余三位中国摄影师都出生在中国地理版图上的边疆地区——出生在新疆的雎安奇、出生在西藏的莫毅与出生在黑龙江的铁鹰。 展览现场,后部门外是属于画廊空间的室外花园
展览现场,后部门外是属于画廊空间的室外花园 展厅二层,艺术中心特别布置了一个影像视频空间
展厅二层,艺术中心特别布置了一个影像视频空间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唯一的五零后艺术家莫毅作品有着特殊的拍摄方式,艺术家倒提相机和红色闪光灯在闹市区的人群中放电并完成拍摄,“红色的闪光一次次擦着地面喷薄而出、爆亮四周,诡异而暴力”,与此同时,艺术家为我们提供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观察城市的视角。法国摄影师德尼·达扎克同样将镜头对准城市,与莫毅不同的是他的起源于新闻摄影的创作更强调有布置的瞬间,颠覆我们所习惯的身体姿态、状态及其所处的背景都让观众看到艺术家所质疑的“处于一种脆弱状态的当代社会”。如果说莫毅与德尼·达扎克的作品需要一些人文景观的辅助,雎安奇和罗希在本次展览中则展出了摄影师对自然的表现方式,雎安奇擅长呈现的是“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苍茫,而罗希则以“打破、放大或撕扯”的方式将自然的现场置入奇特的视角之中,“尤如我与内心的角斗”,艺术家如是说。作为当代摄影,技术手段的进步改变着摄影艺术的呈现与制作方式,铁鹰与文桑·巴纳分别借助“对媒体图像世界的分解、拆散和重组”与“通过所看和观察到的碎片组合”,创作“带有绘画性的视觉艺术品”和“在复杂逻辑下重组一个现实影像”,前者试图“对主流媒体视觉语言反复诘问和颠覆”,后者则尝试“开发一个富有诗意的视觉,来挑战我们的直觉”。而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艺术门类,古典摄影所独有的厚重感仍然是摄影艺术不可或缺的美感来源之一,六零后艺术家弗雷德里克·丰特努瓦与七零后艺术家尼古拉·威姆斯以黑白方式各自创造着一个古典美的世界,不同的是前者在图像中摆放着各种具有象征性的物品试图让画面有着更多的故事线索,并弱化画面中心的性暗示以期延伸观看图像及其周围氛围的视线,后者则以油画效果的摄影方式将静物拍摄发挥到极致——艺术家说他“希望借助影像创造一个穿越过去与现代桥梁的愿望”。 展览现场,图为德尼·达扎克作品
展览现场,图为德尼·达扎克作品 展览现场,图为尼古拉·威姆斯作品
展览现场,图为尼古拉·威姆斯作品 展览现场,雎安奇作品
展览现场,雎安奇作品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class="more",滕昆<em,title="作者:滕昆 "></e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