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薛松版画展终于赶在昨天12月22日上午在张爱玲故居书店开幕了。天冷,挡不住热情的朋友,大家如约而来,一统计竟有300余众,把展厅挤爆了。赏画、领台历、请薛老师签名、叙旧,每年迎新的展总是受到欢迎,成为沪上一景。
展览原计划是请方力钧、薛松两位老师办南北大咖版画的联展,但疫情为之耽搁,又场地过小,是上海人说的“螺丝壳里做道场”,一个很谜你的小地方,时至今日权衡,还是决定先办薛松老师的,以后有机缘再办方老师的。
薛老师曾在龙美术馆办过大展,是上海当代很有名气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构思用心,色彩鲜亮,很有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作品挂在任何空间如酒店、办公楼以及居家,都会相协调。他就是那种有学术性但又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家,说雅俗共赏、中西融合是一点不过分的。
自2013年起,我们每年年底都办一个展览,主打画家的十二幅精品,然后印一本台历,展示二三十幅作品,重在推荐一位画家与我们海内外的朋友相知相识。一个很小的创意,坚持了十多年。朋友们都喜欢,台历也寄发给欧美、日本、新加坡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收藏界同道,小小的举动,其实是带给朋友们的新年祝福。
迎新年是主题,所以这次薛老师的展览,特地让他写了几幅对联、福字,还有全套的十二生肖。这就有了几份过年的喜庆。加上他的春夏秋冬四屏、张爱玲肖像,布展完成,“螺丝壳”里还真做成了“道场”!
薛老师的展览理应是高大上的,他2025年三月还将在深圳有一个大展。如今美术馆遍地开花,但优质的画家资源总是供不应求。感谢薛老师,在百忙之中还是给张爱玲故居书店一个办展的机会。
说起来在张爱玲故居书店设常德艺廊办展,已有多年。我的小友张奇先生于2008年在此地开书坊,依仗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的名气和银座级的地段,十余年下来的努力和费神,还是亏不见底。一是购书的人与日俱减,二是租金和人工奇贵。办下去要亏钱,丢掉又可惜。作为朋友,我们在此地办展,给他带点喝咖啡、买书的朋友。也算赞助实体书店。这一说,已办了二十几个展览了。包括“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大师周晨、袁银昌、刘晓翔的书籍设计展。以小见大,何陋之有?展览还真拉来了一些咖啡客!很多人在此地怀旧,追忆张爱玲,尽享隔世的快乐!
祝君波写于2024年12月22日
原文:相见色戒之地
我所经历的八九十年代,艺术家的展览大多没有策展人,美术馆办非卖的,朵云轩办兼卖的,展览也不少。前些年碰到香港集古斋的掌门人赵总,他说集古斋在改革开放时代,办过400多个名家展览,最近疯传的张大千赠李秋君五十生日的精品《夏山高隐图》,就出自集古斋的展览,还上了展品集的封面。
现在策展人成了一个制度,很多我参与的展览,画家或受托方也希望我做策展人,这样,我又多了一个头衔策展人。
当策展人,一般要设计一个主题,还要写一篇文章。有的策展人下笔万言,我不是学美术理论的,只好写点短文为展览助助兴。
我以前是做传统书画业务的,对当代艺术知之甚少。记得 2008 年春,为了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去北京邀请方力钧老师来上海演讲,对他以及他的艺术才有点了解。2014年又请他讲过一次。去年受千彩书坊的张先生委托,来主持一个百平方米的展厅,又去京拜访方老师,看宋庄美术馆以及文献展,看他硕大的工作室,看他的最新创作。除他的光头系列,印象最深的是他也在画水墨画,巨大的墙体上粘着 一张张的水墨人像。说话间,他用手机拍了我和随行的小蒋,不知道是不是把我们也画了上去。因为他画的人像,感觉上每一个都有出处,是真人。晚上,第一次与方老师对饮,高度白酒,言谈中可见他的海量、粗犷和精明。他是邯郸赵人的后代,但其实心很细很细的。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的是他答应来张爱玲故居办次个展。
今年方老师回复,与薛松老师谈妥,他们是画友,又是酒友,推荐薛老师来办个展,这让我喜出望外。这是南北两位大咖相聚张爱玲故居办展,让我当策展人确实有点压力了。
于是去拜访薛松老师,先后见了两次,感觉蛮说得来。近年薛老师在上海画坛声名鹊起,我在龙美术馆就看过他的大展。首次见面,薛老师说曾在上海人美见过我,当时召开一个座谈会,人美没有留饭,送了每人一本贺友直的宣纸本《山乡巨变》,珍藏至今。这一聊还聊出薛老师的一大爱好,收藏,这就与我有了共同语言。
艺术家收藏在上海历史上很有特点,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都很有成就,但我写过一篇《远去的文人收藏》,说的就是艺术品价格日涨,画家再也买不起藏品了。不料薛老师让我大出意外,前前后后已收了一千多件,有原作、版画,中国的、外国的,还有照片和文献。他工作区既是画室、收藏室、展厅,还是起居室,餐厅,真是多功能。后来又去看了宝山的工作室,有 3000 多平方米。这才更知道当代艺术家占地不小,比林风眠只有一张小桌子画小画是很不同的。不久,他发来几张图片,有为这次展览新绘的两幅张爱玲,源自两张典型的照片,张爱玲穿旗袍的全身像,一张头像照。他说,既然在张爱玲故居办展览,不画两张张爱玲说不过去。还有两张月份牌的大美人,这就使展览有点民国风了。
我看他绘的张爱玲,真是妙不可言,来自照片,比照片更艺术,更简炼,更色彩,一句话更传神。古人写画评都很短,“传神”二字就是常用词,是很高的评语,尽在不言中,也许他们认为画不必多解说,重在观众、藏家自己的感受。
看了这样的作品,就要想展题,方老师的版画、光头,薛老师的焦画、民国女性。两位大咖色彩绚烂的画,一南一北相会在张爱玲住过的常德公寓,就起了现在的名字“相遇色戒之地——方力钧薛松小品展”。看似像噱头,但色、色彩也是画的基本特点,于是征求两位 画家的意见,竟然也获通过。这样的主题当然没有学术深度,但我想策展人的功能有很多,其中一点是吸引大家来看展,有点功利的。试想一下,上海现在展览是一点不缺少的,缺的还是观众和买家。没有人看、少人看,再好的策展也成了无用功了。
张爱玲是高产作家。她两度住在常德公寓,其中 1942-1948 年就写了《倾城之恋》《第一炉香》《金锁记》等五部作品。《色戒》是张爱玲写于1950年的作品,她前后修改了三十多年,只到1997年才在大陆出版,文短,收录在《惆然集》内。不是李安的电影,这篇小说不会有如此影响。
《色戒》的背景还是民国时代,静安寺周边。原型是中统美女特工郑苹如刺杀汪伪大特务丁默邨的故事。其中西比利亚皮草行和极斯非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汪伪特工总部,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前者曾是中统刺杀丁默邨的地方,后者是郑苹如就义前的关押地。两地与常德公寓相距不远。真实的历史是,郑苹如父亲是留日学生,一位爱国大法官,母亲是日本人。她自小精通日文,会钢琴、会演话剧,天生丽质,17岁上过《良友》画报封面。后被中统发展为特务,执行一项任务,接近 76 号魔头丁默邨,伺机暗杀。1939年12月 21 日圣诞节前,郑领丁到西比利亚皮草行,让丁买一件皮衣作为节日礼物,中统枪手预先设伏,不料被丁发现,暗杀失败后郑被捕关押,英勇就义。当时,上海小道传此系一桩情案,1946 年审判丁默邨判他死刑,才为郑苹如昭雪,她实是一位抗日英雄,其兄和未婚夫都是中国那一代精英飞行员,战死疆场。
但张爱玲和李安笔下的王佳芝杀易先生的《色戒》,着墨点有所不同,更注重女特务王佳芝在皮草行(电影改为珠宝店)时对魔头的一丝感情以及犹豫,导致刺杀失败。这大概是文学了吧!
最后,言归正传,这次方力钧先生带来了他的版画和几幅水墨。版画是他在美院的专业,形象是各色光头,也是他的经典款。几张水墨我也很喜欢,看出了他的线条、墨彩以及造型的功力,比较鲜见。薛老师主打的是民国女性,拓展了他的表现,应算独一无二的新款了。其他如十二生肖,体现了他很强的造型、特写能力,色彩斑斓,生动 有趣,是当代艺术家走了雅俗共赏的路子。张爱玲故居场地小,这次展的是小品,但落在如东京银座一般的静安寺地段,还是有点意思的。
2021年12月2日
薛松老师书写的新年福字
展厅现场之一
展厅现场之二
薛松先生向大家贺新年
参加活动的现场观众
薛松在新年台历上为观众签名签
现场作品之一
现场作品之二
现场作品之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