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亦文亦商的民国古董商

2015-09-17 09:11

  在民国时期这样一个东西文化撞击和新旧思想交错激荡的年代,无论在文化艺术的哪个领域都不免受到“西方化”、现代性的影响。虽然民国时期的书画鉴定理论研究观念与古代没有明显的分野,但在趋势潮流大环境的感染下,书画鉴定方法和理论研究在传承传统模式的主流下,也已经有一股暗流涌动,变化在逐渐地发生。吴湖帆与黄宾虹一方面可作为民国时期继承古代书画鉴定理论研究模式的鉴定家代表;但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这个时代的变化带给他们的影响,尤其是鉴定方法的与时俱进和鉴定观念的转变,也是不容忽视的。除此之外,民国时期在书画鉴定理论研究模式上,试图学习西方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书画作伪方法与辨伪方法的阐述上。他们把书画鉴定方法作为一个专题提出,这对于与书画品评相混杂的传统书画鉴定理论的表现形式和叙述方式而言,是一种研究方式上的进展。民国时期古董商人赵汝珍和他的《古玩指南》《古董辨疑》就是很好的例子。

  赵汝珍《古玩指南》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九月首次刊行,五百部仅月余便销售一空,又再次印刷。这部古玩研究的专著近四十万字,是赵汝珍在多年收集古玩中积累和见闻的古玩鉴定收藏经验的归纳总结,包含的范围之广、门类之众,可谓前所未有,有“文玩小百科”之誉。《古玩指南》出版刊行的第二年,赵汝珍又撰写了《古董辨疑》,作为指导人们对古董、文物鉴定辨伪的普及读物,颇受世人欢迎。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自序中写道“因书籍之不完,考证之欠周,有心人虽欲研求,虽欲发扬,亦苦无指南可资借鉴……”“惟以中国古玩从无有系统之专书”,因此,《古玩指南》可谓第一次系统、完备和较为规范地将中国历代古董、文物的鉴定、收藏、辨伪等进行全面讲述,亦可被看作是涉及书画鉴定的第一本系统著作。《古玩指南》专著的成书,包括它所涉及的编撰体例、内容,对历代收藏家、鉴定家鉴定方法的分析评价以及本人对古玩真伪的见解,都凸现出赵汝珍鉴定文物的独有观念。这源于他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他的知识背景。

  北京琉璃厂曾经涌现了许多亦文亦商的文化商人,他们在长期的古董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古董行业中独树一帜。琉璃厂的古董行也因此出现了比较奇特的文化商人,他们在中国古代文物的文化传承上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赵汝珍就是这样一位“专家式”的文化古董商。赵汝珍于民国二十八年出资在北京琉璃厂开办了一家古董商店,名为“翠珍斋”,聘请黄同文为经理,负责打理店铺的生意。虽然他本人并不直接参与翠珍斋的经营事务,但对古玩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使其孜孜不倦地在古董字画的收集和研究方面注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接触古董字画以及通过古董与他人包括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在社会动荡、民族尊严日益低落的时代,“古玩可以宣达中华民族过去时代之光荣,可以增高中华民族现今国际之重视,与国家民族之关系若斯其重……”(《古玩指南》自序,中国书店出版,1984年。)正因为感觉到古玩对发扬民族文化的意义所在,赵汝珍对古董字画的辨伪研究尤其在意,以维护古董字画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己任。正如他在《古玩指南》的再版自序中提到的:“本编最重要之特点在揭穿伪作古玩之黑幕,惟作伪之术由来已久,已成为社会上一种特殊之职业,虽受骗者不少,然因此赖以为生者亦有多人。作者站在发扬古玩立场上,极应全盘照直披露,以肃清整理国故之障碍……”(《古玩指南全编》再版自序,北京出版社,1992年11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文/林如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