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笔筒收藏前景看好

2015-09-17 15:54

(华夏收藏网cang.com)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但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

笔筒从明末至清一直盛而不衰;成为古代文人墨客们案头工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笔筒早巳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现如今收藏笔筒不再是一种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收藏,烧造工艺越难价值就越高,文化含量越高的笔筒价值越高。海内外收藏者一致认为笔筒收藏的前景看好、投资看广、价格看涨。

笔筒的制作材质丰富多样,外形或典雅活泼,或精美灵巧,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意蕴和历史风情。虽说笔筒是收藏当中的“小器物”,但乾隆年间一只“鹿鹤同春”的白玉笔筒曾在香港佳得士2007年的拍卖会上,拍出过5408万港元的天价,并最终以此价成交,可见这笔筒,物件虽小,价值绝不在其他珍稀古玩之下。

清三代以前的瓷笔筒,应是着眼收藏的重点。在这一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已达到巅峰,工艺水平之高超,瓷器种类之繁多,其中不乏珍品。一般来看,在陶瓷笔筒中,以人物为主的价格比山水的高,这主要是人物比较难画。如早在2004年春拍中,一件 “明末清初·青花婴戏图大笔筒”,就曾以121万元的高价成交,若放到今天拍卖,其价格还能翻几番。文具能拍卖到这个价格是十分不易的。

收藏专家建议: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对此时期的笔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当受骗。

也有藏家认为收藏瓷瓶不如收藏瓷笔筒。“由于笔筒只供读书人使用,而且瓷笔筒的使用者多为秀才以上级别,因此瓷笔筒的身价,相对同年份同工艺的其他器形要高至少50%。”精英阶层青睐的高雅的文房器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本身追求精美、雅致,档次自然高于普通观赏器。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