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齐白石的薛蟠体诗

2015-10-15 13:30

  王培军

  《湘绮楼日记》中谑评齐白石的诗为“薛蟠体”,大概是从胡适的《齐白石年谱》征引之后,才变得无人不知的。有些话和人一样,原本不为众 知,一经大人物之传,就迥然不同;这也可见得世人“好跟风”的习气。钱锺书先生在读书笔记中,也抄了《湘绮楼日记》的这几句:“齐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 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见《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四册132页)

  其实,胡适做的《齐白石年谱》里,有一节“按语”,早为齐白石作过 辩护:“王闿运说白石的诗‘似薛蟠体’,这句话颇近于刻薄,但白石终身敬礼湘绮老人,到老不衰。白石虽然拜在湘绮门下,但他的性情与身世都使他学不会王湘 绮那一套假古董,所以白石的诗与文都没有中他的毒。”读了这几句“仗义执言”,我觉得很愉快,胡博士毕竟不同凡俗,虽则他诗学不深,却决不肯跟在大人物后 面,作一边倒的叫骂,这是值得称道的。

  不过,就上引几句而言,胡适也只是反讥王闿运,说白石“没中他的毒”,至于白石诗到底如何,则并未作具 体评论。我所见论白石诗的持平之说,应数近人李渔叔。其《鱼千里斋随笔》卷上“齐璜诗与印”条云:“王湘绮好刻画当时人物,尤喜作戏言,于时流呈诗不佳 者,目为‘薛蟠体’、‘哼哼调’,皆戏用《红楼梦》说部故事,以为谑浪也。白石年卅七,列湘绮门墙,从学诗文,是岁十月十八日,《湘绮楼日记》曾载:‘齐 璜拜门,以文诗为贽,文尚成章,诗则似薛蟠体。’云云。可知白石此时诗笔未成,尚为湘绮嘲弄。以视尔时同门铁工张乌石仲飏,动蒙嗟赏,则相去远矣。”李渔 叔其人,为赵启霖的弟子,与齐白石之子良琨、女良怜之夫易恕孜均相识,又其父与白石也有往还。

  按,齐白石《借山吟馆诗草》自序云:“余年四十 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十年……计诗四百二十余首,亲手写为四本,以二本寄湘绮师删改。”又《白石诗草二集》自序云:“复将丁巳 (1917)前后之诗,付之鋟木。”据此可知,白石三十七岁前的诗,已自弃去不道了。

  李渔叔又云:“白石为诗,体格未具,自执贽王门,复与樊 云门(增祥)、夏午诒(寿田)诸人游,虽日有进境,究非专事声韵,覃精一艺者比也。惟其天资高绝,于小诗中殊见性情,如所作见师曾画题诗哭之云:‘哭君归 去太匆忙,朋党寥寥心益伤。安得故人今日在,樽前拔剑杀齐璜。’末二句悼师曾之死,殆寓杀身难赎之意。又另一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 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外转轮来。’老缶为吴昌硕缶庐,并青藤、八大言之,仍本郑板桥‘青藤门下走狗’语意,推崇缶庐甚至,皆见友谊真挚。然就诗论,则去‘ 薛蟠体’未甚远也。”这实是平情之论。

  至于《借山吟馆诗草》卷首的樊樊山《题词》:“濒生(按,齐白石字)书画皆力追冬心,今读其诗,远在花 之寺僧之上,真寿门嫡派也。”则不免语太夸了,不过老辈为人作序,说客气话,总归都是这样的。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号花之寺僧,钱先生评其诗云:“奇情 妙趣,自饶灵秀,浙派中与樊榭抗手,堇浦(杭世骏)身中亦无此仙骨,况他人哉。”(见《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一册413页)若他见到樊山的题辞,必 定又是“谑语大作”。

来源:新浪收藏-藏界人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